子夜吴歌·冬歌

朝代:唐诗     作者:李白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复制
完善
子夜吴歌·冬歌-音频朗读
子夜吴歌·冬歌-视频赏析
子夜吴歌·冬歌的赏析一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子夜吴歌·冬歌》,是一首描写女子为戍边的丈夫赶制棉衣的诗。 首句“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开门见山,点明女子赶制征袍的原因:明朝驿使就要出发,要尽快将征袍赶制出来,好让驿使捎给远征的丈夫。所以女子要连夜赶制。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写拈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经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节的生动性。 天气的严寒,使“敢将十指夸针巧”的女子不那么得心应手了,而时不待人,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含多少深情呵。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结得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复制
子夜吴歌·冬歌的赏析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子夜吴歌·冬歌》,通过描绘一位女子为远征的丈夫缝制征袍的情景,表达了她的深情和牵挂。 首句“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描述了女子在驿使出发的前夜,一夜赶制着丈夫的征袍。 第二句“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描绘了女子素手抽针的情景,因天气寒冷,手冻得难以握住剪刀。 第三句“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表达了女子对征袍的寄望,希望它能早日送到远方的丈夫手中,临洮是丈夫所在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为丈夫缝制征袍的情景,展现了她的深情和对丈夫的牵挂,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期盼。
复制
子夜吴歌·冬歌的赏析三
《子夜吴歌·秋歌》是李白的一首描写女子为远征的亲人制作冬衣的诗。诗中通过女子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展现了她对征人的牵挂和对时间的紧迫感。诗人以“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开篇,点明了时间的紧迫和女子的忙碌。接着,诗人以“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描绘了女子在寒冷中辛勤劳作的情景。最后一句“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则表现了女子对征人的牵挂和对冬衣能否及时送达的担忧。这首诗通过对女子为远征亲人制作冬衣的描绘,表达了她对亲人的牵挂和对时间的紧迫感。诗人以“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的表述,展现了女子对征人安危的担忧和对冬衣能否及时送达的关切。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复制
明天驿使就要出发了,我连夜为远征的亲人缝制冬衣。我洁白的手在寒冷中抽针,冷得几乎拿不住剪刀。我赶紧为远行的人缝制衣服,寄往远方,不知道几天才能到达临洮。
复制
完善
明朝:明天。 驿使:古代传递公文、信件的使者。 絮:指往衣服里填充丝绵。 征袍:指军服,这里指为远征的亲人制作的冬衣。 素手:指女子洁白的手。 那堪:怎能忍受。
复制
完善
dōng
táng
shī
bái
míng
cháo
驿
shǐ
使
zhēng
páo
shǒu
chōu
zhēn
lěng
kān
jiǎn
dāo
cái
féng
yuǎn
dào
dào
lín
táo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验证码: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