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

朝代:宋词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复制
完善
清平乐·村居-音频朗读
清平乐·村居-视频赏析
清平乐·村居的赏析一
上阕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开篇,描绘了乡村的宁静景象,茅草屋檐低矮,溪边青草茂盛,营造出一种朴素自然的氛围。“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通过对醉酒老人的吴地方言和慈祥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下阕“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通过对家中大儿子和中儿子的日常劳作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勤劳与朴实。“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则通过对家中小儿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形象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快乐。
复制
清平乐·村居的赏析二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以简朴、清新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农村风俗画。 词的上片,作者开篇即着力写了这个五口之家住所的环境。这所低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给人以一种清新秀丽的美感。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描画出一个优美宁静的环境,为全篇打下了抒情写意的基调。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形象。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吴地的方言腔调,听上去温柔又美好,互相取悦,表现出老两口儿生活的安适与温馨。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家,多么幸福的画面! 词的下片,作者将笔锋一转,生动地刻画了这个农家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些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简明扼要,却勾画出了一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农家小儿子形象,尤其是“溪头卧剥莲蓬”一句,形神兼备,可谓神来之笔,从而表现出词人对这种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全词在表现手法上,有白描、有渲染;在写人方面,有行动描绘、有情态描写;在结构层次上,浑然一体而又层次井然,呈现出一种朴素、清新、宁静、淡远、高妙、深邃的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复制
清平乐·村居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它描述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词的上片,作者开篇便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农村景象,展现了一幅朴素、自然、温馨、亲切的画面。接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两句,则通过描绘翁媪两人醉酒后的呢喃,展现了乡村老夫妇的恩爱与和谐,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词的下片,作者将视线转向了老夫妇的三个儿子,进一步展现了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小的儿子在溪头卧着剥莲蓬玩耍。这种生动的描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这首词通篇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将农村生活的朴素、自然、宁静、和谐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茅檐、小溪、青草,还是翁媪、儿子们,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情味,令人读来感到亲切而温暖。 此外,这首词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他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淳朴和真实。这种向往和热爱,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对生活的深深热爱。 总的来说,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的词作,它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让人读来心生向往,回味无穷。
复制
茅草屋的屋檐低矮,溪边的青草郁郁葱葱。醉酒的老人用吴地方言交谈,声音悦耳动听,他们是谁家的白发老翁和老妇呢? 家中的大儿子正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中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家中的小儿,他无所事事,正躺在溪头剥着莲蓬。
复制
完善
茅檐:茅草覆盖的屋檐。 吴音:吴地方言,这里指江南地区的方言。 相媚好:指相互交谈,声音悦耳动听。 翁媪:老翁和老妇。 锄豆:锄去豆田间的杂草。 织鸡笼:编织鸡笼。
复制
完善
qīng
píng
cūn
sòng
xīn
máo
yán
xiǎo
shàng
qīng
qīng
cǎo
zuì
yīn
xiāng
mèi
hǎo
bái
shuí
jiā
wēng
ǎo
ér
chú
dòu
dōng
zhōng
ér
zhèng
zhī
lóng
zuì
xiǎo
ér
wáng
lài
tóu
lián
péng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验证码: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