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重五诗

朝代:宋词     作者:陆游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复制
完善
乙卯重五诗-音频朗读
乙卯重五诗-视频赏析
乙卯重五诗的赏析一
这首诗描绘的是端午节(又称重五节)在山村中的风俗与乐趣,展现了一幅充满传统色彩和乡村风情的画面。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首联以节日与地点的描写开头,展现了山村在端午节这一天的美好景象,石榴花已经盛开,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颔联详细描述了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包粽子和佩戴艾草。粽子是端午节必吃的食物,其形状各异,诗中以“分两髻”形容,形象生动。而艾草则是端午节用来驱邪避疫的,人们将其束在帽子上,寓意着祈求健康和平安。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颈联则继续描绘了端午节的另一传统习俗——储药和点丹。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采集各种草药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还会在身上点涂朱砂,以驱除疾病和邪恶。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尾联以诗人完成节日活动后的轻松和愉悦结束全诗。太阳西斜,端午节的活动已经结束,诗人举杯欢笑,享受着节日带来的欢乐和满足。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通过描绘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乡村风光,展现了节日的欢乐和乡村的宁静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复制
乙卯重五诗的赏析二
首句“重五山村好”直接点明了端午节时山村的美好景象。“榴花忽已繁”描绘了石榴花盛开的景象,表现了节日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粽包分两髻”说明诗人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粽子分两种形状,如同女子的发髻。“艾束著危冠”则描述了佩戴艾草的习俗,艾草被认为可以驱邪避疫,而“危冠”则指高高的帽子,这里形容艾束插得高高的。 “旧俗方储药”表明端午节有储存药材的习俗,用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暑气和疾病。“羸躯亦点丹”中的“羸躯”指的是瘦弱的身体,而“点丹”则可能是指用雄黄酒在身上点画,以求健康。 最后两句“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表达了诗人在完成了一天的节日活动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准备享受晚餐。
复制
乙卯重五诗的赏析三
这首诗描绘的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乡村风情,以及诗人在这一天的生活体验。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开篇即点明节日和地点,端午节(又称重五节)的山村景色宜人,石榴花盛开,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氛围。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里描述了端午节的两个重要习俗:包粽子和插艾蒿。粽子用荷叶或竹叶包裹,形状像两个发髻。艾蒿则插在帽子上,寓意驱邪避祟。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和习俗的丰富。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这里提到了端午节的另一个习俗——制药和点丹。在古代,人们认为端午节是阴阳相争的时节,因此需要用药物来驱除病邪。诗人也提到自己身体虚弱,但也在这一天按照习俗点了丹砂,寓意驱邪保平安。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最后两句诗描绘的是诗人一天的活动结束后,面对杯盘美食的满足和喜悦。太阳西下,一天的忙碌和欢乐也告一段落,诗人面对丰盛的宴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的山村风情和诗人的生活体验,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习俗的丰富和生活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节日的珍视。
复制
端午节的时候,山村的景色格外美丽,石榴花也忽然开得很茂盛。我们一起包了粽子,形状像女子的发髻;高高地插上了艾草束,好像戴着高高的帽子。按照传统习俗,我们储存了药材,即便是我这样瘦弱的身体,也用雄黄酒点了点。太阳西斜,我一天的事情已经做完,带着微笑,我准备享受面前的杯盘。
复制
完善
重五:即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五月初五。 粽包:指粽子。 分两髻:形容粽子的形状像女子的发髻。 艾束:指艾草束。 危冠:高高的帽子,这里形容艾束插得高。 储药:储存药材。 羸躯:瘦弱的身体。 点丹:用雄黄酒在身上点画,以求健康。
复制
完善
mǎo
zhòng
shī
sòng
yóu
zhòng
shān
cūn
hǎo
liú
huā
fán
zòng
bāo
fēn
liǎng
ài
shù
zhe
wēi
guān
jiù
fāng
chǔ
yào
léi
diǎn
dān
xié
shì
xiào
xiàng
bēi
pán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验证码: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