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忆王孙·赏荷

朝代:宋词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复制
完善
双调忆王孙·赏荷-音频朗读
双调忆王孙·赏荷-视频赏析
双调忆王孙·赏荷的赏析一
这首词以湖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湖上风来波浩渺”描绘了湖面上波涛汹涌的景象,风起浪涌,浩渺无际,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氛围。 “秋已暮、红稀香少”表现了秋天即将过去,花朵凋零,香气渐少,透露出一种凄凉的美感。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则表达了词人对湖光山色的无限喜爱,大自然的美景让人百看不厌,赞叹不已。 “莲子已成荷叶老”描绘了荷花已经结出莲子,而荷叶开始枯萎,表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 “青露洗、蘋花汀草”通过露珠和花草的描写,表现了清晨湖岸的清新和宁静。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最后以沙鸥鹭的情态作结,它们在沙滩上休息,不愿回头,似乎也在遗憾人们早早离去,不愿离开这美丽的湖景。
复制
双调忆王孙·赏荷的赏析二
这是一首充满秋日韵味的词作,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湖畔秋景图。 首先,“湖上风来波浩渺”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浩渺无垠的湖面,风从湖上吹来,波光粼粼,显得无比开阔。接着,“秋已暮、红稀香少”则点明了季节,是深秋时节,花朵凋零,香气渐淡,但仍不失为一种别样的美。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这湖光山色的喜爱。他感到自己与这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亲密无间。这种美,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只能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下阕中,“莲子已成荷叶老”描绘了荷叶凋零,莲子成熟的景象。这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生命循环的领悟。接着,“青露洗、蘋花汀草”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湖畔,露水洗净了蘋花和汀草,显得清新而美丽。 最后,“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则表达了词人对这美景的留恋之情。他看到沙洲上的鸥鹭似乎也在留恋这美景,不愿意回头离开。这也从侧面反衬出词人对这秋日湖畔的深深喜爱和不舍。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秋日湖畔的景色,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循环的领悟。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复制
双调忆王孙·赏荷的赏析三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湖光山色的词,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淡淡的人情味。接下来,我将详细解析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首先,“湖上风来波浩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湖面,秋风轻拂,湖面泛起层层波澜,展现出一种浩渺无边的意境。这种景象不仅令人心旷神怡,也预示着接下来词人所要描绘的秋日湖景。 “秋已暮、红稀香少”则点明了时令,已是秋末,花朵凋谢,香气渐淡。但词人并没有因此感到伤感,反而通过对“水光山色与人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湖光山色之美,让词人感到无尽的喜悦和满足。 下阕,“莲子已成荷叶老”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莲子已经成熟,荷叶也日渐衰老。但即使在这样的季节里,词人依然能从自然中找到美。他写道:“青露洗、蘋花汀草”,清晨的露水洗净了蘋花和汀草,使得它们更加清新可爱。 最后,“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词人看到眠沙的鸥鹭没有回头,仿佛它们也在怨恨词人离开得太早,没有多陪伴它们一会儿。这种写法不仅增加了词的趣味性,也表达了词人对这片湖光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秋天的湖光山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同时,也展现了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在秋末花凋的时节,依然能从自然中找到美,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复制
湖面上风吹来,波浪浩渺无边。秋天已到晚期,红花凋零,香气稀少。湖光山色与人们显得格外亲近,它的美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永远也说不尽。 莲子已经成熟,而荷叶却渐渐老去。清晨的露珠清洗着蘋花和汀上的青草。沙滩上的鸥鹭安然休息,不愿回头,似乎也在遗憾人们这么早就要离去。
复制
完善
怨王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 蘋:一种水生植物。
复制
完善
shuāng
diào
wáng
sūn
shǎng
sòng
qīng
zhào
shàng
fēng
lái
hào
miǎo
qiū
hóng
xiāng
shǎo
shuǐ
guāng
shān
rén
qīn
shuō
jìn
qióng
hǎo
lián
chéng
lǎo
qīng
píng
huā
tīng
cǎo
mián
shā
ōu
huí
tóu
shì
hèn
rén
guī
zǎo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验证码: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