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

  •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 ),字至能 (《宋史》等误作“致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享年六十八岁。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 ,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 )。其作品在南宋时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此外,他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与张孝祥并称为南宋前期书法两大名家。今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著作传世。今人整理有《范石湖集》。 
  • 叶绍翁(1194年~1269年),本姓李,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市)人,祖籍建州浦城(今属福建),后嗣于龙泉叶氏。南宋诗人。  叶绍翁曾从叶适学习,与真德秀游,其学以朱熹为宗。曾以寒士应举,并在朝为官,但仕历无考。亦曾寄食于贵官。以悼念岳飞诗,有名于时。后隐居于钱塘(今浙江杭州)西湖之滨,与江湖诗人葛天民、陈起、周端臣、徐集孙、许棐等来往酬唱。 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尤以七绝见长。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联历来为人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饶有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皆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题岳王墓》痛惜民族英雄岳飞之屈死,可见其襟怀。著有《四朝闻见录》5卷,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逸事,摭罗遗佚。诗集有《靖逸小集》《靖逸小稿补遗》等。
  • 林升,字梦屏,温州平阳人,约生活于宋孝宗年间,南宋诗人 (据平阳八丈《林氏宗谱》(今日苍南县灵溪镇百丈村,谱系清乾隆辛亥年即1791年编修):“林升,字云友)  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他的作品《题临安邸》被纳入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中,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紫阳,世称晦庵先生、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省尤溪县)。 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 。 朱熹幼年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依父友刘子羽生活,受业于胡宪、刘勉之、刘子翚三先生。绍兴十八年(1148年),赐同进士出身,后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 。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 ,后因忧虑外戚专权之事重演,便利用讲学之便多次攻击身为外戚的韩侂胄。但韩侂胄被宁宗拥立,便将朱熹褫职出朝 。庆元二年(1196年),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以伪学欺人,攻讦其为“伪学魁首”,列有六大罪。朱熹以伪学罪被落职罢祠,归建阳讲学著述。庆元六年(1200年),朱熹逝于家中,谥号为文。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是“二程”三传弟子李侗学生 。朱熹的哲学体系以“二程”的理本论为基础,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及佛、道教思想而形成。与“二程”学说合称为“程朱理学”。其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官方哲学。其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熹还著有一千二百五十多首诗作,有着不容忽视的造诣和成就
  • 翁卷(1163年—1245年),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代表作《乡村四月》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本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课本,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课本“日积月累”。 
  • 曾几(1084—1166),生于赣州,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南宋诗人。
  • 雷震,南宋诗人,生卒不详。被认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但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作《村晚》入选部编版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时,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 郑思肖(1241年—1318年),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 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无根的兰花,寓意南宋失去国土根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王观(1035-约1100),字通叟,如皋(现江苏如皋)人,为胡瑗门人, 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宋代词人。 王观早年入太学,师从胡瑗,才学冠于侪辈。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授单州团练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嘉祐三年,官建昌军参军。神宗熙宁末年(1077年),任扬州江都县令,作《扬州赋》,神宗大加褒赏。元丰二年(1079年),任大理寺丞。坐知江都县时受贿而除名,编管永州。  王观为人恃才放荡,与章惇、陆经等友善。能词,格近柳永,语多清隽。〔庆清朝慢〕《踏青》词,描写早春物候及女子结伴踏青情景,清新俊爽,深为黄升《花庵词选》所称赏。〔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最为脍炙人口。也能诗,其《游侠曲》《莫恼翁》二诗,时人谓有唐人乐府风韵。词集名《冠柳集》,久佚,今有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本。《扬州赋》1卷,有明嘉靖二十四年刻本。又著有《芍药谱》1卷,有《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
  • 赵师秀(1170年-1219年),字紫芝,又字灵秀,也称灵芝,号天乐,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首。宋太祖八世孙。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赵师秀中进士。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任上元主簿,金陵幕从事,终于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晚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卒葬西湖葛岭。  赵师秀的诗学于晚唐贾岛、姚合,曾编选二人诗为《二妙集》。现存诗141首,专以炼字炼句为工。宋范晞文《对床夜话》卷二云:“四灵,倡唐诗者也。就而求其工者,赵紫芝也。然具眼犹以为未尽者,盖惜其立志未高,而止于姚、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