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诗
宋词
其他
首页
唐诗
宋词
其他
夜雪
朝代: 唐诗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复制
完善
夜雪-音频朗读
下载
夜雪的赏析一
白居易的《夜雪》是一首描绘夜晚雪景的短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雪夜的静谧与壮美。诗人通过自身的感知,巧妙地捕捉到雪夜的细微变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雪夜图。 首句“已讶衾枕冷”,诗人从触觉出发,感受到了被子和枕头的寒意,暗示着夜晚的降雪。一个“讶”字,表达了诗人对寒冷天气的惊讶,同时也为后文的描绘做了铺垫。 次句“复见窗户明”,诗人从视觉角度入手,看到窗户被雪光映照得明亮如昼。这一细节捕捉,既表现了雪势之大,也凸显了雪夜的明亮与静谧。 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进一步深化了对雪夜的描绘。通过听觉感知,诗人听到了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从而推断出雪势之沉重。这一描绘既富有动态感,又增强了诗歌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雪夜不同感官的描绘,将雪夜的静谧、寒冷、明亮与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热爱之情。
复制
夜雪的赏析二
《夜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雪夜景象的诗歌,通过对夜晚下雪的描绘,表达了对雪夜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的敬畏。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情感真挚:诗中通过对夜晚下雪的描绘,表达了对雪夜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中的“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雪夜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的敬畏。 写景生动:诗中的雪夜景象描绘得生动而细腻,如“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形象地描绘了雪夜的寒冷和窗户的明亮,展现了雪夜的宁静和神秘。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通过对比和象征,强调了雪夜的寂静和雪的厚重。 语言简洁: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诗中的对仗工整,如“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既富有音乐性,又具有画面感。 思想内涵:诗中的雪夜景象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雪夜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总体而言,《夜雪》以其真挚的情感、生动的写景、精湛的艺术手法和简洁的语言,成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白居易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雪夜的独特感受,也传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复制
我惊讶地发现被子枕头变得寒冷,又看见窗户被雪映照得明亮。 深夜时分,我深知雪势之大,时不时还能听到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
复制
完善
讶:惊讶。 衾枕:被子和枕头。 重:沉重,形容雪大。 折竹声: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用来形容雪势之大。
复制
完善
ye
夜
xue
雪
bai
白
ju
居
yi
易
yi
已
ya
讶
qin
衾
zhen
枕
leng
冷
,
fu
复
jian
见
chuang
窗
hu
户
ming
明
。
ye
夜
shen
深
zhi
知
xue
雪
zhong
重
,
shi
时
wen
闻
zhe
折
zhu
竹
sheng
声
。
复制
完善
白居易
该作者其他古诗词
· 钱塘湖春行
· 长恨歌
· 琵琶行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卖炭翁
>
· 查看更多
微信扫码分享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