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诗
宋词
其他
首页
唐诗
宋词
其他
放言五首·其三
朝代: 唐诗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复制
完善
放言五首·其三-音频朗读
下载
放言五首·其三的赏析一
《放言五首·其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真伪的思考和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情感真挚:诗中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真伪的思考和对历史人物的评判。诗中的“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真伪的思考和对历史人物的评判。 人物形象:诗中的周公和王莽形象饱满,他们的命运和性格都通过诗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诗人通过周公和王莽的形象,反映了人生真伪的复杂性和历史人物的评判。 哲理思考:诗中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一句,表达了对事物真伪需要时间检验的哲理思考。诗中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一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物真伪的思考。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通过对比和象征,强调了事物真伪需要时间检验的哲理思考。 语言简洁: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诗中的对仗工整,如“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既富有音乐性,又具有画面感。 思想内涵:诗中的人物命运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真伪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思考。诗人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真伪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思考。 总体而言,《放言五首·其三》以其真挚的情感、饱满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哲理思考、精湛的艺术手法和简洁的语言,成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白居易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人生真伪的思考,也传达了对人性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复制
放言五首·其三的赏析二
《放言五首·其三》是白居易的一首哲理诗,旨在告诉人们如何正确看待事物,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此诗以试玉、辨材为喻,说明事物的真伪、优劣往往需要时间来检验,同时以周公、王莽的历史故事为例,警示人们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也不要被一时的表象所蒙蔽。 首联“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直接提出主题,即告诉人们一种解决疑惑的方法,那就是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检验事物的真伪,而不是依赖占卜等迷信手段。这一联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凸显了诗人对理性思考的推崇。 颔联“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则以试玉和辨材为例,进一步阐释了检验事物真伪、优劣需要时间和耐心的道理。试玉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火烧才能检验出其真伪,辨材则需要多年的观察和使用才能确定其优劣。这一联以生动的比喻,强调了实践和时间在认识事物中的重要性。 颈联“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则通过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进一步说明了人们不能轻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道理。周公在辅佐成王时,曾遭流言中伤,但他忠诚不二,最终赢得了人们的信任;而王莽在未篡位前,假仁假义,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这一联以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人们需要具备识别真伪、优劣的能力。 尾联“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也是对人们的警示。如果周公和王莽在关键时刻就死去,那么他们一生的真伪就无从得知了。这一联以假设的口吻,强调了时间的检验对于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轻易下结论,要有耐心和信心去观察和了解事物。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寓意深刻,既具有哲理性,又富有诗意。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历史故事,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读者能够深刻领会其内涵。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性思考和时间检验的坚定信念,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复制
放言五首·其三的赏析三
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诗篇,它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引导读者对事物的真伪、人性的复杂以及时间的检验作用进行深入的思考。 首先,诗的首联“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直接提出了诗人要赠予读者的方法——用理性和实践去判断事物的真伪,而不是依赖占卜等迷信手段。这一联既点明了诗歌的主旨,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性思考的推崇。 接着,颔联“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通过试玉和辨材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事物真伪、优劣的判断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观点。玉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火烧才能显露出其真实的质地,而木材的优劣则需要多年的使用才能确定。这一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事物认识的深刻见解。 然后,颈联“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通过对比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进一步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事物表面的迷惑性。周公在流言蜚语中保持忠诚,而王莽则在篡位前表现出谦恭的一面。这两个例子都说明,我们不能仅凭表面的现象来判断一个人的真伪和事物的优劣,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和时间的检验。 最后,尾联“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如果周公和王莽在关键时刻就死去,那么他们一生的真伪就无从得知了。这一联既强调了时间的检验对于认识事物的重要性,也提醒我们要有耐心和信心去观察和了解事物,不要轻易下结论。 整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历史故事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于事物真伪、人性复杂以及时间检验作用的独特见解。它引导读者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事物和人性的本质,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复杂纷繁的世界时,应保持理性和耐心,用时间去检验和认识事物的真伪。 此外,白居易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他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使得诗歌既具有哲理性又富有诗意,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空间。 综上所述,《放言五首·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诗篇,它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引导读者对事物的真伪、人性的复杂以及时间的检验作用进行深入的思考。它不仅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复制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难的方法,不需要去求助于占卜。要知道试玉真假还得烧它三天满,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周公曾经也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也显得谦恭无比。假若这两个人当初就死去了,那么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复制
完善
放言:抒发个人议论。 钻龟、祝蓍(shī):古代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 试玉:检验玉的真假。 辨材:辨别木材的好坏。 周公:姬姓名旦,周武王之弟,成王之叔,西周开国重臣,辅佐武王灭商,又摄政辅佐成王,制礼乐,天下大治。遭流言毁谤,仍忠诚不二。 王莽:西汉末年的外戚,后篡汉建立新朝。在未篡位前,他恭谦下士,假仁假义,当时很多人都看不出来。
复制
完善
fang
放
yan
言
wu
五
shou
首
·
qi
其
san
三
bai
白
ju
居
yi
易
zeng
赠
jun
君
yi
一
fa
法
jue
决
hu
狐
yi
疑
,
bu
不
yong
用
zuan
钻
gui
龟
yu
与
zhu
祝
shi
蓍
。
shi
试
yu
玉
yao
要
shao
烧
san
三
ri
日
man
满
,
bian
辨
cai
材
xu
须
dai
待
qi
七
nian
年
qi
期
。
zhou
周
gong
公
kong
恐
ju
惧
liu
流
yan
言
ri
日
,
wang
王
mang
莽
qian
谦
gong
恭
wei
未
cuan
篡
shi
时
。
xiang
向
shi
使
dang
当
chu
初
shen
身
bian
便
si
死
,
yi
一
sheng
生
zhen
真
wei
伪
fu
复
shei
谁
zhi
知
?
复制
完善
白居易
该作者其他古诗词
· 钱塘湖春行
· 长恨歌
· 琵琶行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卖炭翁
>
· 查看更多
微信扫码分享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