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

朝代: 唐诗     作者:杜牧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复制
完善
寄扬州韩绰判官-音频朗读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赏析一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一首怀人诗,诗人通过描写江南扬州的秋日美景,寄托了对友人韩绰的深深思念。 首句“青山隐隐水迢迢”,诗人以青山和水流为意象,描绘出江南的辽阔和深远。其中,“隐隐”二字,既表现出青山的朦胧美,又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仿佛那青山就是友人所在的地方,虽然遥远但依旧清晰可见。而“迢迢”则强调了水流的悠长,如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连绵不绝。 次句“秋尽江南草未凋”,诗人描绘了江南秋日的景色。虽然已是深秋,但江南的草木并未凋谢,依然保持着生机和活力。这不仅表现出江南的秀美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感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减退,反而愈发浓烈。 第三句“二十四桥明月夜”,诗人借用扬州的著名景点二十四桥,以及明月夜的意象,构建出一个静谧而美好的画面。二十四桥不仅是扬州的象征,也是诗人与友人共同回忆的地方。明月夜则增添了诗歌的浪漫气息,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明月下,桥上的静谧与美好。 最后一句“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人以询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玉人,既是对友人的美称,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而“何处教吹箫”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仿佛那悠扬的箫声就在耳边响起,让人心生向往。 整首诗以景寄情,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情感和韵味的佳作。
复制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赏析二
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一首情深意切的怀人诗。此诗开篇即从江、山落笔,描绘了秋日里扬州的山光水色,为接下来的怀人情感铺垫了浓重的背景。 首联“青山隐隐水迢迢”,杜牧以“青山”和“水”作为意象,展现了扬州的广袤与深邃。这里的“隐隐”二字,不仅描绘了青山的朦胧之美,更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期盼。而“迢迢”二字,则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绵长,与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相呼应,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情感色彩。 颔联“秋尽江南草未凋”,诗人以江南的草木为着眼点,展现了秋日的生机与活力。尽管已经到了深秋,但江南的草木并未凋谢,依旧保持着绿意盎然。这一景象不仅突显了江南的独特气候和秀美景色,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反而愈发深厚。 颈联“二十四桥明月夜”,诗人巧妙地借用扬州的著名景点二十四桥,以及明月夜的意象,构建出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二十四桥不仅是扬州的象征,也是诗人与友人共同回忆的地方。明月夜则增添了诗歌的浪漫气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尾联“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人以询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这里的“玉人”既是对友人的美称,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而“何处教吹箫”则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仿佛那悠扬的箫声就在耳边响起,让人心生向往。 整首诗以景寄情,通过对扬州秋日的山水草木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读来令人陶醉。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情感与景色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韵味和情感张力。 此外,《寄扬州韩绰判官》还体现了杜牧诗歌的独特风格。他的诗歌往往以意取胜,不拘泥于形式的束缚,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表达情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扬州秋景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思念的表达,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情感洞察力。 总的来说,《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一首充满情感和韵味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扬州的秀美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读来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复制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赏析三
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一首典型的怀人诗,诗人在诗中巧妙地借助扬州的秋日美景,寄托了对友人韩绰的思念之情。 首句“青山隐隐水迢迢”,开篇便以宏阔的视野,将读者带入一个深邃且悠远的江南水乡画卷中。这里的“青山隐隐”不仅描绘出山的朦胧美,更在无形中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那青山仿佛是友人所在之地,虽然距离遥远,但在诗人的心中却始终清晰如昨。而“水迢迢”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距离感,让人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分隔,以及由此产生的思念之情。 次句“秋尽江南草未凋”,诗人巧妙地抓住江南秋日的特点,即尽管时序已至深秋,但江南的草木依然郁郁葱葱,未见凋谢。这不仅是对江南秋日美景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减退。相反,那份思念之情反而随着岁月的积淀而愈发深沉。 第三句“二十四桥明月夜”,诗人借用了扬州的著名景点二十四桥,以及明月夜的意象,构建出一个静谧而美好的画面。二十四桥不仅是扬州的象征,也是诗人与友人共同回忆的地方。明月夜则增添了诗歌的浪漫气息,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明月下,桥上的静谧与美好。这样的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人以询问的语气,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这里的“玉人”既是对友人的美称,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而“何处教吹箫”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仿佛那悠扬的箫声就在耳边响起,让人心生向往。同时,这也表现出诗人对与友人重逢的渴望,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与友人在二十四桥下,共赏明月,共听箫声。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和二十四桥的明月夜,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诗人巧妙地借助自然景色和意象,将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韵味和情感。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重逢的期待,让人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复制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复制
完善
韩绰:生平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迢迢:形容遥远。 草未凋:一作“草木凋”。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美人吹箫之处,一说桥名“明月桥”,因桥在二十四处故名。在扬州西郊。 玉人:美人。教:使,令。
复制
完善
ji
yang
zhou
han
chuo
pan
guan
du
mu
qing
shan
yin
yin
shui
tiao
tiao
qiu
jin
jiang
nan
cao
wei
diao
er
shi
si
qiao
ming
yue
ye
yu
ren
he
chu
jiao
chui
xiao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