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望

朝代: 唐诗     作者:杜牧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复制
完善
长安秋望-音频朗读
长安秋望的赏析一
《长安秋望》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长安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季节变换的感受。诗中情感细腻,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 诗的开头两句“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描绘了秋天的清晨,楼阁倚靠在被霜覆盖的树木之外,天空如同镜子一般清澈,没有一丝云彩。这里的“霜树”和“镜天”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清新和宁静。 接下来的“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南山,与秋天的景色相映成趣,两者的气势相互辉映,显得格外高远。这里的“南山”可能指的是长安城南的秦岭山脉,而“秋色”则是指秋天的色彩,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秋天的气息。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长安秋天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季节变换的感受。这首诗体现了杜牧作为“诗鬼”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中追求情感真挚和意境深远的美学理念。
复制
长安秋望的赏析二
杜牧的《长安秋望》是一首描绘秋天长安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长安秋天的景色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首句“楼倚霜树外”,诗人描绘了高耸的楼阁倚立在经霜的树木之外。这里的“霜树”指的是深秋时节的树木,而“楼倚霜树外”则表现了楼阁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象。 次句“镜天无一毫”,诗人用“镜天”来形容秋天天空明净如镜,没有一丝云彩。这样的描绘既展现了秋天的晴朗,也突出了秋天的清新和宁静。 第三句“南山与秋色”,诗人将终南山与秋天的景色相提并论。这里的“南山”指的是终南山,位于长安之南,是诗人眼前的壮丽景色。而“秋色”则是指秋天的景色,如金黄的树叶、清爽的空气等。 尾句“气势两相高”,诗人通过“气势”一词,将终南山与秋天的景色相互比较,表现出两者气势的高度。这样的描绘既展现了终南山的雄伟,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大自然的壮丽。诗中的“楼倚霜树外”和“镜天无一毫”描绘了楼阁高耸和天空明净的景象,而“南山与秋色”和“气势两相高”则展现了终南山与秋天景色的相互辉映。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展现了杜牧作为唐代杰出诗人的艺术成就。
复制
长安秋望的赏析三
杜牧的《长安秋望》是一首描写长安秋日景色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长安秋天的壮丽与高远,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人生和时代的感慨。 首句“楼倚霜树外”,诗人以“楼”为观察点,描绘出秋日长安的远景。楼倚在经霜的树木之外,既点明了观察的地点,又暗示了季节的变化。经霜的树木,一片萧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秋日的凄凉。 次句“镜天无一毫”,诗人用“镜天”来形容秋日的天空,形容其明净如镜,没有一丝云彩。这样的描写,既突出了秋日天空的澄澈,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澄明。 三、四句“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将“南山”与“秋色”相提并论,以“气势两相高”来形容它们的壮美。南山的高峻与秋色的浓烈,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这里的“高”,既是对南山和秋色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豪情壮志的表达。 整首诗以长安秋日景色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秋日长安的壮丽与高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对人生和时代的感慨。南山的高峻与秋色的浓烈,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人生豪情壮志的表达。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时代的思考。 在艺术手法上,杜牧运用了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使诗歌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节奏紧凑有力,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总的来说,《长安秋望》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长安秋日的壮丽景色,也寄寓了诗人对人生和时代的深刻思考。
复制
楼阁倚靠在被霜覆盖的树木之外,天空晴朗,没有一丝云彩。 远眺南山,秋天的景色与山势相互辉映,两者的气势显得格外高远。
复制
完善
长安:唐代首都,今陕西省西安市。 霜树:指秋天被霜覆盖的树木。 镜天:形容天空晴朗,如同镜子一般。 毫:毫毛,这里比喻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 南山:指长安城南的秦岭山脉。 气势:指山势和秋天景色的气势。
复制
完善
chang
an
qiu
wang
du
mu
lou
yi
shuang
shu
wai
jing
tian
wu
yi
hao
nan
shan
yu
qiu
se
qi
shi
liang
xiang
gao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