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玉·浔阳江

朝代: 其他     作者:马致远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

复制
完善
四块玉·浔阳江-音频朗读
四块玉·浔阳江的赏析一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送别的场景,充满了离别的不舍与哀愁。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详细解读: “送客时,秋江冷”,开篇即设定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在秋天的江边。秋天常常与萧瑟、凄凉相关联,而“冷”字则进一步强调了秋江的寒凉,为整个场景定下了哀愁的基调。 “商女琵琶断肠声”,这句中,“商女”指的是古代从事音乐歌舞的艺妓,“琵琶”是她们常用的乐器。而“断肠声”则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弹奏出的音乐凄美动人,令人心碎。这里,琵琶声不仅为送别场景增添了音乐的元素,更深化了离别的哀愁情感。 “可知道司马和愁听”,这里的“司马”指的是古代的一位文人,他因被贬谪而倍感忧愁。这句词以司马自比,表达了送客者内心的忧愁与无奈。他听着琵琶声,心中涌起无尽的愁绪,仿佛与司马的遭遇产生了共鸣。 “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最后三句描述了送客者在离别后的孤寂与落寞。月亮依旧明亮,但酒意已消,送客者从醉意中醒来,发现自己依然孤身一人,心中充满了对客人的思念与不舍。这里的“月又明”与“酒又酲”形成了对比,既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又表达了送客者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整段文字以送客为背景,通过描绘秋江、琵琶声、司马的忧愁以及送客者的孤独,生动地展现了离别时的不舍与哀愁。这不仅是对离别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复制
四块玉·浔阳江的赏析二
在这首诗中,以“送客时,秋江冷”开篇,描绘了送别客人时的秋天江景,秋天常被用来象征离别,而“冷”字则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和不舍。“商女琵琶断肠声”通过商女(歌女)的琵琶声,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情绪,琵琶声如同断肠,令人心碎。 “可知道司马和愁听”中的“司马”通常指负责音乐的官员,这里可能指懂得音乐的人,或词人自指,表达了词人对离别之音的深切感受。“月又明,酒又酲”描绘了明月当空和醉酒的状态,酒酲即醉酒,这里可能暗示了词人试图借酒浇愁。“客乍醒”表明客人突然醒来,可能是从醉酒中醒来,也可能是从梦中惊醒,增添了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
复制
四块玉·浔阳江的赏析三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充满了凄美的情感。下面是对这段文字的详细解读: “送客时,秋江冷。”开篇两句就营造了一个凄凉的氛围。时值秋季,江面波光粼粼,但江水却带着寒意。这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描写,更是对送别时内心情感的烘托。 “商女琵琶断肠声。”接下来,一句“商女琵琶断肠声”将情感推向了高潮。商女弹奏的琵琶声充满了哀怨和悲伤,仿佛是在诉说着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这种音乐与环境的交融,更增加了离别的凄凉感。 “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此句引用了一个典故,即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因一曲《凤求凰》而赢得卓文君的芳心,两人最终结为夫妇。但在这里,“司马和愁听”则暗示了听琵琶声的人(可能是送别的主人公)也在经历着离别的愁苦。这种引用典故的手法,既丰富了文本的内容,也增加了其文化内涵。 “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最后三句,进一步描绘了送别后的情景。月亮依然明亮,但酒意已经消散,客人(可能是被送别的对象)也突然醒来。这种醒来的感觉,既是对离别现实的清醒认识,也是对之前情感的一种解脱。但无论如何,离别的痛苦和思念都会留在心中。 整段文字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音乐、典故和醒来的情景,表达了离别的凄凉和痛苦。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离别情感的深刻体验和认识。这种情感不仅是对个体的描绘,也是对人类共同情感的一种体现。
复制
在送别客人的时刻,秋天的江水显得格外冷清。歌女弹奏的琵琶声,是那样令人断肠。可曾知道,有人带着忧愁在倾听。月亮又是如此明亮,酒意让人沉醉,客人突然从沉醉中醒来。
复制
完善
秋江:秋天的江水。 商女:歌女。 琵琶:一种弦乐器。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司马:古代官名,负责音乐等事务,这里可能指懂得音乐的人。 和愁:带着忧愁。 酒又酲:醉酒。 客乍醒:客人突然醒来。
复制
完善
si
kuai
yu
·
xun
yang
jiang
ma
zhi
yuan
song
ke
shi
qiu
jiang
leng
shang
nyu
pi
pa
duan
chang
sheng
ke
zhi
dao
si
ma
he
chou
ting
yue
you
ming
jiu
you
cheng
ke
zha
xing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