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唐诗     作者:王维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复制
完善
画-音频朗读
画的赏析一
《画》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诗的开头两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描绘了一幅远山含翠、近水无声的景象。这里的“山有色”表现了远山在画家笔下的丰富多彩,而“水无声”则描绘了水流的静谧,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接下来的“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进一步描绘了画中的花鸟。春天虽然已经过去,但画中的花儿依然盛开,显示了艺术的永恒之美。而画中的鸟儿不因人的接近而惊飞,表现了画家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捕捉和表现。 整首诗通过对画中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体现了王维作为“诗佛”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中追求自然和谐与内心平和的美学理念。
复制
画的赏析二
王维的《画》是一首描绘山水画的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面中。 首先,诗人描述了远观山色的美丽。从远处看,山峦色彩鲜明,给人一种无限的风光感。这种景色让人心生向往,仿佛那远山含笑,散发着清秀俊朗的魅力。 接着,诗人提到近听水声的静谧。在现实生活中,靠近水流应该能听到潺潺水声,但画中的流水却无声。这种静寂无声,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受,让人心静如水。 然后,诗人描绘了春天过去,但花依然盛开的景象。这里暗示了画中的花朵不受季节限制,始终保持着盛开的状态。这种永恒的美让人感叹不已。 最后,诗人写道人们走近,但鸟儿不会被惊飞。在现实生活中,鸟儿通常会因人的接近而受惊飞走,但画中的鸟却静止不动。这种静态的画面给人一种静谧的美感。 整首诗读起来似乎违反了自然规律,实则巧妙地揭示了画的特点。诗人通过这种手法,将画中的山水景色与真实世界相对比,突显了画的静谧、永恒之美。同时,诗中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王维的《画》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山水画的魅力,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追求。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复制
画的赏析三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绿相扶,远望草色青青,郁郁葱葱,这便是好山。 “近听水无声”水流潺潺,本应有声,近处流水却听不到水声,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幅画,流水自是没有声音的。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地开放,待到春残花落,没有了纷飞的柳絮,没有了娇艳的桃花,本来以为会遗下一地的殇,却不料想,那枝头上的芬芳,仍静静地守候在原地,不离不弃。待你蓦然回首,她仍是会心地微笑,眉宇间是那般地柔和,眼神中隐藏着淡淡地忧伤。世事多纷扰,宁静以致远。鸟不惊,非画中之鸟,即真鸟也,乃以不惊状山中之静,又以静状画中之山,静极思动,动即入画,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都是大自然中的景物,而大自然景物被画家融入画中,变成画的景物,这就是画的妙处。全诗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为经典之作。
复制
远远望去,画中的山峦色彩斑斓;走近细听,却听不到水流的声音。 春天已经离去,但画中的花朵依然绽放;人们走近观赏,画中的鸟儿却一点也不惊慌。
复制
完善
山有色:形容远山在画中色彩丰富,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水无声:描绘画中水流的静谧,没有声音的干扰,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春去花还在:春天虽然已经过去,但画中的花儿依然盛开,表现了艺术作品超越时间的美。 鸟不惊:画中的鸟儿安静自如,不因人的接近而惊慌,展现了画家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捕捉。
复制
完善
hua
wang
wei
yuan
kan
shan
you
se
jin
ting
shui
wu
sheng
chun
qu
hua
hai
zai
ren
lai
niao
bu
jing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