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朝代: 其他     作者:左丘明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复制
完善
曹刿论战-音频朗读
曹刿论战的赏析一
这段文字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曹刿的智谋和对战争的深刻认识。曹刿首先批评了那些“肉食者”(指当权者)的短视,认为他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缺乏远见。在与鲁庄公的对话中,曹刿逐步引导公认识到,只有赢得民心和神明的支持,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战场上,曹刿准确把握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变化,提出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著名论断,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复制
曹刿论战的赏析二
这段文字出自《左传》中的《曹刿论战》,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在长勺之间的一次战役,以及曹刿对战争策略的独特见解。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赏析: 首先,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展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深谋远虑。当鲁庄公认为战争准备已经足够,准备出战时,曹刿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民心、士气、战略和智慧的较量。曹刿通过三个问题,逐一否定了鲁庄公对战争准备的认识,从而强调了自己对战争策略的深刻理解。 其次,文章通过长勺之战的实战过程,进一步展现了曹刿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在战斗中,曹刿准确地把握了战机,先是阻止了鲁庄公的冲动进攻,然后在齐军士气衰竭、阵脚大乱时果断出击,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一过程中,曹刿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都体现了他对战争规律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最后,文章通过曹刿对战争胜利的总结,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策略和智慧的重要性。曹刿认为,战争是勇气的较量,但勇气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战斗的进行而逐渐消耗。因此,在战争中要善于把握战机,利用敌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曹刿还提醒鲁庄公要警惕大国的狡诈和伏兵,这体现了他对战争复杂性的深刻认识。 总之,《曹刿论战》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和长勺之战的实战过程,展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和军事才能。同时,也强调了战争策略和智慧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这段文字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也对我们今天的军事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复制
曹刿论战的赏析三
这段文字选自《左传》中的《曹刿论战》,讲述了鲁国在长勺之战中,曹刿如何通过其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帮助鲁庄公战胜强大的齐国军队的故事。 首先,曹刿在得知齐国要攻打鲁国后,主动请见鲁庄公,希望为战争出谋划策。他的乡亲认为这是肉食者(指位高权重者)的事情,与他无关,但曹刿坚持认为肉食者见识短浅,不能做出长远的谋划。 在面见鲁庄公时,曹刿询问了鲁庄公作战的依据。鲁庄公先后提出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两点,但都被曹刿否定,认为这些都是小恩小惠和小的诚信,不能真正赢得民心。当鲁庄公提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时,曹刿认为这才是真正能够赢得民心,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在长勺之战中,曹刿展现了其出色的军事才能。他观察到齐军三次击鼓而士气逐渐衰竭,而鲁军则士气高涨,于是建议鲁庄公发动进攻,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追击齐军时,曹刿又观察到齐军车辙混乱、旗帜倒下,认为齐军已经溃败,于是建议鲁庄公追击,最终彻底击败了齐军。 战后,鲁庄公询问曹刿取得胜利的原因。曹刿解释说,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士气。一鼓作气,士气高昂;再而衰,士气逐渐减弱;三而竭,士气完全衰竭。在齐军士气衰竭、鲁军士气高涨的时候发动进攻,自然能够取得胜利。同时,曹刿也提醒鲁庄公要警惕大国的狡诈和伏兵,要仔细观察敌军的动向和迹象,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也体现了《左传》所强调的“民本”思想和“以德治国”的理念。同时,也告诉我们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民心士气、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等多方面的因素。
复制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人说:“这是吃肉的人(当权者)该考虑的事情,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去见了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来作战?”庄公说:“凡是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立命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小惠并不能普及大众,民众不会因此而顺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必定以诚相待。”曹刿说:“小的诚信并不能使人信服,神明也不会赐福。”庄公说:“大大小小的官司,即使我不能一一明察,也必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曹刿说:“这是尽了本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来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您。” 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作战。庄公准备下令击鼓进攻,曹刿说:“还不行。”齐国人击了三次鼓。曹刿说:“现在可以了。”齐军被打得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他下车查看了齐军的车辙,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然后说:“可以了。”于是鲁军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之后,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等三次鼓后才攻击,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开始衰退,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勇气耗尽了,而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难以预测,我担心他们有埋伏。我观察到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
复制
完善
齐师伐我: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 曹刿: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智者。 肉食者:指当权者,高级官员。 鄙:目光短浅。 未遍:不普遍。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孚:使信服。 狱:诉讼,官司。 情:实情。 忠之属:这是尽了本分的。 长勺: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鼓:击鼓,古代作战的信号。 败绩:大败。 辙:车轮的痕迹。 轼:古代车辆前端供人凭依的横木。 靡:倒下。
复制
完善
cao
gui
lun
zhan
zuo
qiu
ming
shi
nian
chun
qi
shi
fa
wo
gong
jiang
zhan
cao
gui
qing
jian
qi
xiang
ren
yue
rou
shi
zhe
mou
zhi
you
he
jian
yan
gui
yue
rou
shi
zhe
bi
wei
neng
yuan
mou
nai
ru
jian
wen
he
yi
zhan
gong
yue
yi
shi
suo
an
fu
gan
zhuan
ye
bi
yi
fen
ren
dui
yue
xiao
hui
wei
bian
min
fu
cong
ye
gong
yue
xi
sheng
yu
bo
fu
gan
jia
ye
bi
yi
xin
dui
yue
xiao
xin
wei
fu
shen
fu
fu
ye
gong
yue
xiao
da
zhi
yu
sui
bu
neng
cha
bi
yi
qing
dui
yue
zhong
zhi
shu
ye
ke
yi
yi
zhan
zhan
ze
qing
cong
gong
yu
zhi
cheng
zhan
yu
chang
shao
gong
jiang
gu
zhi
gui
yue
wei
ke
qi
ren
san
gu
gui
yue
ke
yi
qi
shi
bai
ji
gong
jiang
chi
zhi
gui
yue
wei
ke
xia
shi
qi
zhe
deng
shi
er
wang
zhi
yue
ke
yi
sui
zhu
qi
shi
ji
ke
gong
wen
qi
gu
dui
yue
fu
zhan
yong
qi
ye
yi
gu
zuo
qi
zai
er
shuai
san
er
jie
bi
jie
wo
ying
gu
ke
zhi
fu
da
guo
nan
ce
ye
ju
you
fu
yan
wu
shi
qi
zhe
luan
wang
qi
qi
mi
gu
zhu
zhi
复制
完善

左丘明

该作者其他古诗词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