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

朝代: 宋词     作者:陆游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复制
完善
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音频朗读
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的赏析一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词,充满了对自然景色和宁静生活的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首先,前两句“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画面。纨扇轻轻摇曳,仿佛在与皎洁的月光相映成趣;纱巾随风飘动,如同轻烟般缥缈。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接下来,“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高大的槐树叶子茂盛,形成了一片阴凉之地;雨后的天空清新湿润,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槐树和天空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宁静、舒适的环境氛围。 然后,“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两句诗则转向了人物的活动。诗人悠闲地拿起笔来,随意书写着小草;轻轻掀起帘子,享受着微醺的醉意和闲适的睡眠。这两句诗通过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 最后,“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两句诗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听觉感受。诗人在枕上听着新蝉的鸣叫,周围没有一丝尘埃的干扰。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听觉感受,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和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清新、淡雅、宁静、闲适的世界。诗中的景物和人物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又不失为一种静谧的美。这种美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心灵的。这首诗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宁静和满足。
复制
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的赏析二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初夏时节的闲适生活和清新自然的环境。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等,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的夏日景象。词的上片着重描写了初夏的自然景色,而下片则转向室内,表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和内心的宁静。
复制
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的赏析三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宁静、清新、闲适生活情调的词。我们可以从词中感受到作者对于夏日的喜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这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画卷。纨扇轻轻摇动,像那皎洁的明月,纱巾飘飘,宛如轻烟缭绕。这样的景象,既表现了夏日的凉爽,又透出一种淡雅、清新的美。 “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这里,作者以高槐的叶影和雨后的天空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的清新与舒适。高槐的叶影交错,形成一片凉爽的阴影,而雨后的天空更是清润如洗,使人感到无比的舒适与宁静。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这两句则描绘出了词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他或许在书房中弄笔写字,或是在庭院中钩帘观景,无论是哪一种,都透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气息。而“浅醉闲眠”更是将这种闲适推向了极致,让人感受到词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最后两句,词人用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境界。这里没有尘埃的侵扰,只有清新的空气和美妙的蝉鸣。词人躺在枕上,静静地听着新蝉的鸣叫,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有他和这美妙的夏日。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夏日的清新、宁静与闲适,表达了词人对于这种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词人那种超凡脱俗、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复制
手拿团扇,它洁白如明月;纱巾随风轻舞,似轻烟飘渺。槐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很长,树荫初合,雨后的天色清新湿润。闲来无事,我随意地写着草书,微醺后放下帘子,悠闲地小憩。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尘埃,我躺在枕上,静静地聆听着新蝉的鸣叫。
复制
完善
纨扇:又称宫扇,是用细绢织成的团扇,汉族传统手工艺术珍品,形如满月,故称“素月”。 婵娟:美好的样子,常用以形容女子娇美的容貌。 纱巾:轻薄的丝织头巾。 缥缈:形容轻淡、隐约的样子。 高槐:高大的槐树。 叶长阴初合:槐树的叶子茂盛,树阴开始合拢。 清润:形容雨后的清新湿润。 弄笔:执笔写字、作画。 斜行小草:指草书书法的一种风格。 钩帘:卷起窗帘。 新蝉:初夏时节的蝉鸣。
复制
完善
wu
ye
ti
·
wan
shan
chan
juan
su
yue
lu
you
wan
shan
chan
juan
su
yue
sha
jin
piao
miao
qing
yan
gao
huai
ye
zhang
yin
chu
he
qing
run
yu
yu
tian
nong
bi
xie
xing
xiao
cao
gou
lian
qian
zui
xian
mian
geng
wu
yi
dian
chen
ai
dao
zhen
shang
ting
xin
chan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