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诗
宋词
其他
首页
唐诗
宋词
其他
乙卯重五诗
朝代: 宋词
作者:陆游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复制
完善
乙卯重五诗-音频朗读
下载
乙卯重五诗的赏析一
这首诗描绘的是端午节(又称重五节)在山村中的风俗与乐趣,展现了一幅充满传统色彩和乡村风情的画面。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首联以节日与地点的描写开头,展现了山村在端午节这一天的美好景象,石榴花已经盛开,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颔联详细描述了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包粽子和佩戴艾草。粽子是端午节必吃的食物,其形状各异,诗中以“分两髻”形容,形象生动。而艾草则是端午节用来驱邪避疫的,人们将其束在帽子上,寓意着祈求健康和平安。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颈联则继续描绘了端午节的另一传统习俗——储药和点丹。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采集各种草药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还会在身上点涂朱砂,以驱除疾病和邪恶。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尾联以诗人完成节日活动后的轻松和愉悦结束全诗。太阳西斜,端午节的活动已经结束,诗人举杯欢笑,享受着节日带来的欢乐和满足。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通过描绘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乡村风光,展现了节日的欢乐和乡村的宁静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复制
乙卯重五诗的赏析二
首句“重五山村好”直接点明了端午节时山村的美好景象。“榴花忽已繁”描绘了石榴花盛开的景象,表现了节日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粽包分两髻”说明诗人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粽子分两种形状,如同女子的发髻。“艾束著危冠”则描述了佩戴艾草的习俗,艾草被认为可以驱邪避疫,而“危冠”则指高高的帽子,这里形容艾束插得高高的。 “旧俗方储药”表明端午节有储存药材的习俗,用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暑气和疾病。“羸躯亦点丹”中的“羸躯”指的是瘦弱的身体,而“点丹”则可能是指用雄黄酒在身上点画,以求健康。 最后两句“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表达了诗人在完成了一天的节日活动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准备享受晚餐。
复制
乙卯重五诗的赏析三
这首诗描绘的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乡村风情,以及诗人在这一天的生活体验。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开篇即点明节日和地点,端午节(又称重五节)的山村景色宜人,石榴花盛开,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氛围。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里描述了端午节的两个重要习俗:包粽子和插艾蒿。粽子用荷叶或竹叶包裹,形状像两个发髻。艾蒿则插在帽子上,寓意驱邪避祟。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和习俗的丰富。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这里提到了端午节的另一个习俗——制药和点丹。在古代,人们认为端午节是阴阳相争的时节,因此需要用药物来驱除病邪。诗人也提到自己身体虚弱,但也在这一天按照习俗点了丹砂,寓意驱邪保平安。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最后两句诗描绘的是诗人一天的活动结束后,面对杯盘美食的满足和喜悦。太阳西下,一天的忙碌和欢乐也告一段落,诗人面对丰盛的宴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的山村风情和诗人的生活体验,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习俗的丰富和生活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节日的珍视。
复制
端午节的时候,山村的景色格外美丽,石榴花也忽然开得很茂盛。我们一起包了粽子,形状像女子的发髻;高高地插上了艾草束,好像戴着高高的帽子。按照传统习俗,我们储存了药材,即便是我这样瘦弱的身体,也用雄黄酒点了点。太阳西斜,我一天的事情已经做完,带着微笑,我准备享受面前的杯盘。
复制
完善
重五:即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五月初五。 粽包:指粽子。 分两髻:形容粽子的形状像女子的发髻。 艾束:指艾草束。 危冠:高高的帽子,这里形容艾束插得高。 储药:储存药材。 羸躯:瘦弱的身体。 点丹:用雄黄酒在身上点画,以求健康。
复制
完善
yi
乙
mao
卯
zhong
重
wu
五
shi
诗
lu
陆
you
游
zhong
重
wu
五
shan
山
cun
村
hao
好
,
liu
榴
hua
花
hu
忽
yi
已
fan
繁
。
zong
粽
bao
包
fen
分
liang
两
ji
髻
,
ai
艾
shu
束
zhe
著
wei
危
guan
冠
。
jiu
旧
su
俗
fang
方
chu
储
yao
药
,
lei
羸
qu
躯
yi
亦
dian
点
dan
丹
。
ri
日
xie
斜
wu
吾
shi
事
bi
毕
,
yi
一
xiao
笑
xiang
向
bei
杯
pan
盘
。
复制
完善
陆游
该作者其他古诗词
· 卜算子·咏梅
· 钗头凤·红酥手
·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 卜算子·咏梅
·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
· 查看更多
微信扫码分享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