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碧水惊秋

朝代: 宋词     作者:秦观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复制
完善
满庭芳·碧水惊秋-音频朗读
满庭芳·碧水惊秋的赏析一
这首词情感深邃,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怀古伤今之情。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开篇三句,以秋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碧水因秋的到来而惊动,黄云在暮色中凝聚,败叶零乱地散落在空阶上,这些景象都充满了秋天的凄凉和萧瑟。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这两句将视线转向室内,通过“洞房人静”和“斜月照徘徊”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和冷清。这种寂静和冷清,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接着,作者提到了重阳节的临近,这个传统节日的临近,更加增添了作者的怀旧之情。同时,远处的砧杵声,仿佛在催促着人们准备过节,也让人更加感受到节日的临近和时间的流逝。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这几句,作者通过描绘西窗下摇曳的翠竹,将读者的视线再次拉回室外。风吹翠竹的声音,让人误以为是故人来访,这种错觉既增加了画面的动态美,也表现了作者对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下阕中,“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这四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他感到伤怀和怅望,因为新欢容易失去,而往事又难以猜测。这种对过去和未来的无奈和感慨,让人深感作者的深情和沉痛。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接着,作者借问篱边的黄菊为谁开放,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在孤独处境的无奈。这种借物抒情的手法,既增加了词作的含蓄美,也让人更加感受到作者的深情。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这几句,作者借酒消愁,但酒并未能真正解愁,反而更加让他感到愁绪的沉重。这种对酒的无奈和感慨,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挣扎。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最后三句,作者通过描绘凭栏久望、金波渐转和白露点苍苔的景象,将情感推向了高潮。他长时间地凭栏远眺,直到夜色渐深、金波流转、白露点苔,这种长时间的凝望和等待,既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幽远,通过描绘秋景和表达怀旧之情,将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怀旧和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
复制
满庭芳·碧水惊秋的赏析二
这首词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上片“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清澈的水面倒映着秋天的景色,黄昏时分的黄云凝聚,落叶满地,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通过对室内静谧和月光斜照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孤独的心情。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重阳节临近,砧杵声声入耳,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暗示了词人对故人的思念。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以风吹动竹子的声音,词人误以为是故人归来,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 下片“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词人表达了内心的伤感和对往事的追忆,新欢易逝,往事如烟,难以捉摸。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词人以黄菊的开放,暗喻自己的愁绪,不知为谁而开,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词人试图借酒浇愁,却发现酒尚未醒,愁绪已先回,表达了对愁绪的无奈和对故人的深切思念。 最后“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以词人凭栏久立,月光流转,白露点缀苍苔的景象作结,营造了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词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复制
满庭芳·碧水惊秋的赏析三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孤寂景象,通过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词人深深的怀旧与感伤之情。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开篇三句,词人通过描绘碧水、黄云、败叶等景物,为全文营造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水因秋意而泛起涟漪,云因暮色而凝聚,落叶随风飘散,空无一人的台阶上满是零乱的败叶,这些景象都暗示着秋日的寂寥和凄凉。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接下来,词人将视线转向室内,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幽深的画面。房间内空无一人,只有斜月透过窗户洒下斑驳的光影,显得异常冷清。词人徘徊在房间内,心事重重,无法入眠。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重阳佳节即将到来,四处都传来了捣衣的声音,仿佛在催促着人们准备过节。然而,词人却无心过节,他的思绪早已飘向了远方。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西窗下,翠竹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词人疑心是故人前来拜访。然而,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故人并未真的到来,这更增添了他的孤寂和感伤。 下阕中,“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词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伤感之情。他感到怅然若失,新欢易逝,往事难猜,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惆怅。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词人向篱边的黄菊发问,想知道它们是为谁而开。这里,黄菊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凋零,也暗示着词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感伤。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词人试图借酒消愁,但发现酒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他感到愁绪萦绕,即使酒醒之后,愁绪依然难以消散。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最后三句,词人描绘了凭栏远眺的景象。他久久地倚栏而立,直到夜色渐深,月光洒在苍苔上,白露点点。这里的“金波”指的是月光,“白露”则象征着秋夜的寒冷和寂寥。词人通过这一景象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感伤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深秋夜晚的孤寂景象和词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词人深深的怀旧与感伤之情。他的思绪飘忽不定,既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又感慨着现实的无奈和孤寂。整首词情感真挚而深沉,读来令人动容。
复制
秋天的景色映在清澈的水面上,黄昏的黄云凝聚,落叶满地,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室内静谧无声,只有斜照的月光伴随着我的徘徊。重阳节又快到了,到处都能听到捣衣的声音,似乎在催促着时光的流逝。西窗下,风吹动着翠绿的竹子,发出沙沙的响声,我误以为是故人归来。 我感到伤心和失落,新欢易逝,往事如烟,难以捉摸。我想问问篱边的黄菊,你为谁而开?我试图借酒浇愁,却发现酒尚未醒,愁绪已先回。我凭栏久立,月光流转,白露点缀着苍苔,增添了一丝寂静和深沉。
复制
完善
碧水:清澈的水。 惊秋:秋天的景象让人惊讶。 黄云:秋天的云彩,常被比作黄色。 凝暮:傍晚时分,云彩变得浓厚。 败叶:落叶。 零乱:散乱无序。 空阶:空旷的台阶。 洞房:指女子的闺房。 人静:指周围环境安静,没有人声。 斜月:斜挂的月亮。 照徘徊:月光照耀着徘徊的人影。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即农历九月九日,又称“重九”。 砧杵:古代捣衣石和捣衣棒,这里指捣衣声。 西窗:指房间的西边窗户。 风摇翠竹:风吹动着翠绿的竹子。 疑是:怀疑是。 故人:老朋友或过去的人。 伤怀:心中感到悲伤。 增怅望:增加惆怅和期待。 新欢:新的爱情。 易失:容易失去。 往事:过去的事情。 难猜:难以预料。 问:询问。 篱边:篱笆旁边。 黄菊:黄色的菊花。 谩道:随意说。 愁须殢酒:用酒来消愁。 酒未醒:酒意未消。 愁已先回:忧愁已经先于酒意而回来。 凭阑:靠着栏杆。 金波:指月光。 渐转:逐渐移动。 白露:秋天的露水。 点苍苔:点缀着青苔。
复制
完善
man
ting
fang
·
bi
shui
jing
qiu
qin
guan
bi
shui
jing
qiu
huang
yun
ning
mu
bai
ye
ling
luan
kong
jie
dong
fang
ren
jing
xie
yue
zhao
pai
huai
you
shi
chong
yang
jin
ye
ji
chu
chu
zhen
chu
sheng
cui
xi
西
chuang
xia
feng
yao
cui
zhu
yi
shi
gu
ren
lai
shang
huai
怀
zeng
chang
wang
xin
huan
yi
shi
wang
shi
nan
cai
wen
li
bian
huang
ju
zhi
wei
shui
kai
man
dao
chou
xu
ti
jiu
jiu
wei
xing
chou
yi
xian
hui
ping
lan
jiu
jin
bo
jian
zhuan
bai
lu
dian
cang
tai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