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诗
宋词
其他
首页
唐诗
宋词
其他
赠刘景文
朝代: 宋词
作者:苏轼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复制
完善
赠刘景文-音频朗读
下载
赠刘景文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首二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这首诗中,橙黄橘绿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虽然青春会逝去,但成熟的人生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这首诗充满了苏轼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复制
赠刘景文的赏析二
《赠刘景文》是苏轼赠给友人刘景文的一首诗,通过对秋冬季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诗中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品质的钦佩。 诗的开头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了秋冬时节的景象,荷花已经凋谢,没有了遮挡雨水的荷叶,而菊花虽然残败,却依然傲立在霜雪之中。这里的“擎雨盖”形容荷叶像撑起的伞盖,而“傲霜枝”则形容菊花不畏严寒的枝干。 接下来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两句,诗人提醒友人要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那就是橙子成熟、橘子挂绿的时节。这里的“橙黄橘绿”不仅形容了秋天的丰收景象,也象征着友人的品格和才华。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通过对秋冬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的赞赏,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品质的钦佩。这首诗体现了苏轼作为宋代诗人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中追求情感真挚和意境深远的美学理念。
复制
赠刘景文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赠刘景文》。 首二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的是残荷败菊的景象。荷尽,已没有了遮雨的荷叶;菊残,却仍留有傲霜的枝干。这两句诗,一方面突出“荷尽菊残”仍保持着傲霜凌寒的气概,另一方面借“荷尽菊残”来比喻人生虽已年老,但仍要保持傲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语。诗人以“橙黄橘绿”这一富有明丽色彩的意象,描绘出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象征着人的成熟和世事的美好。他告诉友人,一年的好景你必须要记住,那正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深秋时节。这里,诗人用“橙黄橘绿”这一生动的画面,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这首诗整体而言,语言简洁明快,意象鲜明生动,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揭示,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生智慧。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苏轼那种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复制
荷花已经凋谢,没有了遮挡雨水的荷叶,而菊花虽然残败,却依然傲立在霜雪之中。 你应当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那就是橙子成熟、橘子挂绿的时节。
复制
完善
荷:荷花。 擎雨盖:形容荷叶像撑起的伞盖。 菊残:菊花凋谢。 傲霜枝:形容菊花不畏严寒的枝干。 橙黄橘绿:形容秋天橙子成熟、橘子挂绿的景象。
复制
完善
zeng
赠
liu
刘
jing
景
wen
文
su
苏
shi
轼
he
荷
jin
尽
yi
已
wu
无
qing
擎
yu
雨
gai
盖
,
ju
菊
can
残
you
犹
you
有
ao
傲
shuang
霜
zhi
枝
。
yi
一
nian
年
hao
好
jing
景
jun
君
xu
须
ji
记
,
zui
最
shi
是
cheng
橙
huang
黄
ju
橘
lyu
绿
shi
时
。
复制
完善
苏轼
该作者其他古诗词
· 戏赠张先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 查看更多
微信扫码分享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