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秋与

朝代: 宋词     作者:苏轼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复制
完善
行香子·秋与-音频朗读
行香子·秋与的赏析一
这首词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题为《一丛花·初春病起》。词中,苏轼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病愈后的心情和感受,以及他对人生、时光和世事的独特看法。 上片,苏轼首先以“昨夜霜风,先入梧桐”开篇,点明了病愈后的时令和环境。霜风萧瑟,梧桐叶落,一片凄凉的景象。词人接着以“浑无处、回避衰容”表达了自己面对衰老的无奈和感慨。随后,“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两句,通过问答的形式,进一步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他似乎在询问自己为何如此憔悴,但又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内心的苦闷。最后,“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三句,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词人病后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种消极、慵懒的情绪。 下片,苏轼的笔触转向了对时光和世事的思考。“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几句,以光阴如箭为喻,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他感到时光似乎在无言中有意地伤害着自己,这种无奈和伤感溢于言表。接着,“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两句,词人似乎找到了一种应对世事的方式,那就是借酒消愁。他选择将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寄托在酒杯之中,以此来逃避现实的残酷。最后,“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三句,以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词人醉酒后的状态。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这种混乱和迷离的景象,既是对词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也是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反思。 整首词情感深沉而内敛,语言质朴而有力。苏轼通过描绘病愈后的心情和感受,表达了对人生、时光和世事的独特看法。他既感慨于时光的易逝和人生的短暂,又寄情于酒杯之中以逃避现实的残酷。这种复杂而矛盾的情感状态,使得这首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苏轼的豁达和超脱精神也在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独特魅力和风范。
复制
行香子·秋与的赏析二
这首词是苏轼晚年的作品,属于悲秋题材。上片通过写景抒情,将秋风拟人化,与词人对话,描绘了词人面对秋景时的内心感受。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传统主题,苏轼在这里用“霜风”来渲染秋日的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悲凉基调。下片通过议论,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哀叹。词中的“醉、病、慵”高度概括了词人生活的无聊和苦闷,显示出对社会和人事的无望。全词融合了对自然之秋、生命之秋和心境之秋的感慨,展现了苏轼狂放不羁的个性。
复制
行香子·秋与的赏析三
苏轼的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哀叹。词中“霜风”和“梧桐”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象征着秋天的来临和生命的衰老。词人通过与秋风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衰老的无奈和内心的孤独。下片中,词人感叹时光飞逝,将所有的心事都寄托在酒中,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借酒浇愁的心态。
复制
昨晚,刺骨的寒风首先吹入了梧桐树中。我找不到任何地方来逃避自己衰老的面容。秋风问我有什么事,我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在空中划字。人生啊,有时候沉醉于酒,有时候生病,有时候感到懒散。 清晨来到庭院,感叹时间过得飞快,就像箭一样。这似乎无言,却又好像有意伤害我。如今,我把所有的心事都交给了酒,一杯接一杯地喝。不在乎酒花是否白,不在乎视线是否模糊,也不在乎烛光是否泛红。
复制
完善
霜风:指刺骨的寒风。 梧桐:一种落叶乔木,常在秋天落叶,常用来象征秋天。 浑无处:无处。 回避衰容:指无法逃避自己衰老的面容。 问公何事:秋风问词人为何如此。 不语书空:词人没有回答,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表示内心的无奈和无言。 千钟:指很多酒杯,这里比喻借酒浇愁。
复制
完善
xing
xiang
zi
·
qiu
yu
su
shi
zuo
ye
shuang
feng
xian
ru
wu
tong
hun
wu
chu
hui
bi
shuai
rong
wen
gong
he
shi
bu
yu
shu
kong
dan
yi
hui
zui
yi
hui
bing
yi
hui
yong
zhao
lai
ting
xia
guang
yin
ru
jian
shi
wu
yan
you
yi
shang
nong
dou
jiang
wan
shi
fu
yu
qian
zhong
ren
jiu
hua
bai
yan
hua
luan
zhu
hua
hong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