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七首·其一

朝代: 其他     作者:曹植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复制
完善
杂诗七首·其一的赏析一
这首诗以高台和悲风开篇,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早晨阳光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距离的无奈。“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诗人用方舟比喻远行,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牵挂和对离别之苦的难以承受。最后,通过孤雁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和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
复制
杂诗七首·其一的赏析二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之人的思念。“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通过对高台和悲风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凄凉和孤独。“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通过比喻,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距离的无奈。“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孤雁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整首诗以孤雁的哀鸣结束,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复制
杂诗七首·其一的赏析三
这首诗以高台和悲风为背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诗人用江湖比喻远方,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和对距离的无奈。“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诗人用方舟比喻远行,表达了对离别之苦的难以承受。“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之人的仰慕和想要寄托思念的愿望。最后,通过孤雁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和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引人深思。
复制
高高的楼台上,凄厉的风吹过,早晨的太阳照耀着北方的树林。我思念的人在遥远的万里之外,如同江湖一样遥远且深邃。大船怎能到达那么远的地方,离别的思念让我难以承受。孤单的雁向南飞去,飞过庭院时发出悲哀的鸣叫。我仰慕远方的人,想要寄托我的思念于遗留下的音信。然而,他的身影突然消失了,轻盈地飞走,这让我感到非常悲伤。
复制
完善
高台:指高耸的楼台。 悲风:指凄厉的风,常用来比喻悲凉的心境。 朝日:早晨的太阳。 北林:北方的树林。 之子:指所思念的人。 在万里:形容距离非常遥远。 江湖:泛指江河湖海,这里比喻广阔的世界。 迥:远。 深:深广。 方舟:大船,这里比喻远行的船。 安可极:怎能达到极点,即难以达到目的地。 离思:离别的思念。 故难任:难以承受。 孤雁:孤单的雁,比喻孤独的旅人。 飞南游:向南飞行。 过庭:飞过庭院。 哀吟:悲哀地鸣叫。 翘思:仰慕,思念。 慕远人:思念远方的人。 愿欲:愿意,想要。 托遗音:寄托于遗留下的音信。 形影:身影。 忽不见:突然消失。 翩翩:轻盈的样子,这里形容雁飞的样子。 伤我心:使我感到悲伤。
复制
完善
za
shi
qi
shou
·
qi
yi
cao
zhi
gao
tai
duo
bei
feng
chao
ri
zhao
bei
lin
zhi
zi
zai
wan
li
jiang
hu
jiong
qie
shen
fang
zhou
an
ke
ji
li
si
gu
nan
ren
gu
yan
fei
nan
you
guo
ting
zhang
ai
yin
qiao
si
mu
yuan
ren
yuan
yu
tuo
yi
yin
xing
ying
hu
bu
jian
pian
pian
shang
wo
xin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