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

朝代: 唐诗     作者:杜甫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复制
完善
秋兴八首·其一-音频朗读
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 首句“玉露凋伤枫树林”描绘了秋天的露水使枫树的叶子凋零,呈现出一种凄凉的秋意。接着,“巫山巫峡气萧森”中的巫山和巫峡是长江流域的著名景点,诗人用“气萧森”来形容那里秋天的气氛,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寂静的感觉。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两句,诗人以江上的波浪和边塞上的风云为背景,展现了秋天景色的壮阔和变幻莫测。这种宏大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波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中,诗人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和孤舟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菊花的开放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孤舟则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诗人以制作寒衣的紧迫和白帝城中急促的暮钟声为结尾,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紧迫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复制
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二
《秋兴八首·其一》是杜甫滞留夔州时创作的组诗作品《秋兴八首》的第一首,是杜甫晚年创作的巅峰之作。这首诗以巫山巫峡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作者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描绘了秋天来临,枫叶凋落,巫山巫峡之间气氛肃杀萧瑟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感情基调。 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描绘了江间波涛汹涌,塞上风云阴沉的壮阔景象,既实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又寓托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绪的阴沉忧郁。 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中,诗人借菊花再次开放引出两年来的思乡之泪,孤舟漂泊,牵系着故园的心。既写出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又寓托了忧国的伤感。 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则写暮秋时节,处处都在赶制寒衣,白帝城傍晚的砧声急促地响起,更添几分凄凉。 整首诗在景色的描绘中融入了深沉的情感,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心境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孤独忧郁的复杂情感。
复制
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孤独的深切感受。首联和颔联通过枫叶凋零、江水波涛、风云变幻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凉、压抑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不安。颈联则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象,通过菊花的开放和孤舟的系泊,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流离失所的无奈。尾联以赶制寒衣和急促的砧声,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感和生活的艰辛,进一步加深了整首诗的凄凉氛围。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鲜明,充分展现了杜甫晚年诗歌的艺术特色。
复制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一片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江面波浪滔天,仿佛和天相连,波浪汹涌;塞上风云阴沉,接地而来,阴沉压抑。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我的心却早已飞回故乡。 赶制寒衣的刀尺声催得人心急如焚,白帝城上傍晚的砧声更是急促。
复制
完善
玉露:秋天的露水。 凋伤:使植物凋谢,伤害。 巫山巫峡:指长江流域的巫山和巫峡,是著名的自然景观。 气萧森:气氛寂静而凄凉。 江间:江上。 塞上:边塞之上,指边境地区。 丛菊:指成丛的菊花。 两开:再次开放。 他日:往日,过去的日子。 孤舟:单独的一只小船。 系:停靠,拴住。 故园:故乡。 寒衣:冬天穿的衣服。 刀尺:制作衣服的工具,这里指制作寒衣。 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是三国时期刘备称帝的地方。 急暮砧:傍晚时急促的钟声,砧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复制
完善
qiu
xing
ba
shou
·
qi
yi
du
fu
yu
lu
diao
shang
feng
shu
lin
wu
shan
wu
xia
qi
xiao
sen
jiang
jian
bo
lang
jian
tian
yong
sai
shang
feng
yun
jie
di
yin
cong
ju
liang
kai
ta
ri
lei
gu
zhou
yi
xi
gu
yuan
xin
han
yi
chu
chu
cui
dao
chi
bai
di
cheng
gao
ji
mu
zhen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