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图

朝代: 唐诗     作者:杜甫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复制
完善
八阵图-音频朗读
八阵图的赏析一
表达了对历史英雄诸葛亮的敬仰和对其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遗憾。首句“功盖三分国”赞扬了诸葛亮的功绩,他的智谋和努力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而“名成八阵图”则是指诸葛亮所创的八阵图,这是他军事才能的象征,其名声因此而流传。 “江流石不转”使用了自然景象来比喻诸葛亮的坚定和不变,江水虽然流淌,但石头依然稳固,象征着诸葛亮的忠诚和执着。最后,“遗恨失吞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未能实现吞并东吴、统一中国的遗憾和哀叹。这里的“遗恨”是指诸葛亮生前未能完成的愿望,而“失吞吴”则是指未能成功征服东吴。 这两句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和对其未能完成大业的遗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进程的感慨。
复制
八阵图的赏析二
这首诗是杜甫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八阵图”的咏史之作。诗的前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突出其在三国鼎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他创造的神奇阵法——八阵图。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江流不息与石阵依旧的对比,隐喻了历史的沧桑变幻,以及诗人对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遗憾。 诗中的“功盖三分国”是对诸葛亮政治和军事才能的高度赞扬,他通过智谋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实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名成八阵图”则是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肯定,八阵图不仅展示了他的战略眼光,也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江流石不转”这句,诗人借用了长江之水奔腾不息,而八阵图的石阵却岿然不动的对比,寓意了历史的沧桑和诸葛亮的英名永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智慧和毅力的钦佩。 “遗恨失吞吴”则是诗人对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遗憾。这里的“吞吴”指的是诸葛亮北伐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使得他统一中原的梦想破灭,这成为了他的遗恨。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遗恨,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敏锐洞察,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复制
八阵图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赞美之作。诗人通过“功盖三分国”和“名成八阵图”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伟大成就和他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江流石不转”和“遗恨失吞吴”则反映了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遗憾,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
复制
他的功绩覆盖了三国时期的国家,他的名声因八阵图而传扬。(他的名声因八阵图而极高。) 即使江水奔流不息,江中的石头也坚定不移,而他的遗恨则是因为未能灭掉吴国。
复制
完善
功盖:功绩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代,魏、蜀、吴三个国家并立的局面。 八阵图:诸葛亮所创的一种军事阵法,象征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江流:江河的流水。 石不转:石头不会随着江水的流动而转动,比喻坚定不移。 遗恨:未能实现的愿望或目标留下的遗憾。 失吞吴:未能成功征服东吴。
复制
完善
ba
zhen
tu
du
fu
gong
gai
san
fen
guo
ming
cheng
ba
zhen
tu
jiang
liu
shi
bu
zhuan
yi
hen
shi
tun
wu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