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夫

朝代: 唐诗     作者:杜甫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复制
完善
狂夫-音频朗读
狂夫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草堂周围的自然景色和自己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在困苦环境中仍保持乐观态度的心境。诗中前两句描绘了草堂附近的美景,万里桥西的草堂和百花潭水,以及风中翠竹的清新和雨后荷花的芬芳。而后两句则转向诗人自己的境遇,表达了与故人书信断绝的孤独和家中孩子饥饿的凄凉。最后,诗人自嘲为“狂夫”,并以老来更狂的豪放态度面对生活的艰难,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复制
狂夫的赏析二
这首诗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所作,诗中描绘了他草堂周围的景色,以及他当时的生活状态与情感。全诗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生之苦的对比,突显了杜甫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首联“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诗人直接点出草堂的地理位置,与百花潭水的美丽景色。这里的“沧浪”象征着清澈、纯净,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 颔联“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诗人通过对翠竹和红荷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草堂周围的自然之美。风中的翠竹显得洁净娟秀,雨中的红荷则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种自然之美让诗人感到宁静与安慰。 然而,颈联“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他的生活困境。曾经的故友因为自己的贫困而断绝了书信往来,家中的孩子因为常常饥饿而面色凄凉。这里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尾联“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诗人面对生活的困境,选择了疏放自适,他笑称自己是个狂夫,即使年老也仍保持着狂放不羁的性格。这里的“狂”字,既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自嘲,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抗。 整首诗以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苦为线索,展现了杜甫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反抗。
复制
狂夫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诗人自身境遇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面貌。诗中的“狂夫”是诗人自嘲,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命运的不屈和对理想的坚持。
复制
在万里桥的西边有一座简陋的草堂,百花潭的水就像是远古的沧浪。 微风中摇曳的翠竹显得清新脱俗,雨后的荷花散发着阵阵香气。 那些曾经给我高官厚禄的老朋友已经音信全无,经常饥饿的孩子们脸色凄凉。 我想要填平生活的沟壑,却只能放纵自己的心胸,自嘲这个狂夫老了反而更加狂放。
复制
完善
万里桥:地名,位于成都,杜甫曾在此地有草堂。 草堂:指杜甫的住所,用草搭建的房屋。 百花潭:成都的一个地名,有水潭。 沧浪:指水清澈的样子。 翠篠(筱):绿色的小竹子。 娟娟:形容竹子细长柔美的样子。 净:干净,清新。 雨裛:雨水湿润。 红蕖:红色的荷花。 冉冉:渐渐,慢慢。 厚禄:丰厚的俸禄。 故人:老朋友。 书断绝:书信断绝,没有联系。 恒饥:经常饥饿。 稚子:年幼的孩子。 色凄凉:面色凄凉。 沟壑:指死亡,比喻人生的终结。 疏放:放纵,不拘小节。 狂夫:狂放不羁的人,杜甫自指。 老更狂:年纪越大,性格越狂放。
复制
完善
kuang
fu
du
fu
wan
li
qiao
xi
西
yi
cao
tang
bai
hua
tan
shui
ji
cang
lang
feng
han
cui
xiao
juan
juan
jing
yu
yi
hong
qu
ran
ran
xiang
hou
lu
gu
ren
shu
duan
jue
heng
ji
zhi
zi
se
qi
liang
yu
tian
gou
he
wei
shu
fang
zi
xiao
kuang
fu
lao
geng
kuang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