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春归何处

朝代: 宋词     作者:黄庭坚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复制
完善
清平乐·春归何处-音频朗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的赏析一
黄庭坚在这首词中以春天的消逝为线索,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表达了对春天的追寻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词中“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开篇即提出问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春天去向的好奇。接着“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词的下片“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通过反问,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无迹可寻,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则以黄鹂的啼鸣和蔷薇的盛开,象征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尽思念。
复制
清平乐·春归何处的赏析二
这首词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词中通过描写春天的消逝,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追寻。 词的上片,词人开篇即点明主题,以疑问的方式提出“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表达了词人对于春天消逝的怅然若失,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离去是无声无息的,让人无从追寻。接着,“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词人进一步展开想象,希望有人能够知道春天的去处,然后把它唤回来,与自己同住。这既是对春天消逝的无奈,也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向往。 词的下片,词人继续寻找春天的踪迹。“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词人意识到春天的消逝是无法挽回的,于是他试图从黄鹂那里寻找答案。黄鹂作为春天的使者,它的歌声似乎能传递出春天的信息。然而,“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鹂的歌声虽然婉转悦耳,却无人能解其意,最后它随着风飞过蔷薇,消失在视线之外。词人通过这一细节,进一步表达了春天消逝的无奈与失落。 整首词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消逝和词人的内心感受。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春天的美好与消逝、词人的留恋与失落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词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时光的珍视,让人在欣赏词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深刻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复制
清平乐·春归何处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通过描写春天的消逝,表达了词人对春光的爱惜与留恋,抒发了惜春之情,寄寓了词人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以疑问句“春归何处?”开头,点明题旨“春归”。接下来“寂寞无行路”一句,则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和失落。他希望能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并唤它回来与自己同住,这反映出词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 词的下片进一步追寻春天的踪迹。“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两句,词人设想向黄鹂打听春天的消息,构思奇妙,也表现出词人的天真和固执。然而,黄鹂的啼叫无人能解,词人最后只看到它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经到来,春天确实回不来了。词人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深深怀念和无奈。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词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将春天的消逝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寄寓了词人自己的身世之感,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珍视。
复制
春天去了哪里?四周一片寂静,没有留下任何行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向,请叫它回来与我同住。 春天的踪迹难以捉摸,有谁能知道呢?除非去问那黄鹂鸟。黄鹂的啼声千回百转,却没有人能理解它的意思,它乘着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复制
完善
春归何处:春天去了哪里,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迷茫和追寻。 寂寞无行路:形容春天离去后,四周显得空旷而寂寞,没有可以行走的道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了哪里。 唤取归来同住:希望能找到春天,让它回来,与自己一同居住,享受春天的美好。 春无踪迹谁知:春天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谁又能知道它的去向。 除非问取黄鹂:黄鹂鸟是春天的象征,这里用黄鹂鸟来代表春天,意思是只有问黄鹂鸟才知道春天的去向。 百啭:形容黄鹂鸟婉转的叫声。 无人能解:没有人能理解黄鹂鸟的叫声,暗指春天的去向难以捉摸。
复制
完善
qing
ping
le
·
chun
gui
he
chu
huang
ting
jian
chun
gui
he
chu
ji
mo
wu
xing
lu
ruo
you
ren
zhi
chun
qu
chu
huan
qu
gui
lai
tong
zhu
chun
wu
zong
ji
shei
zhi
chu
fei
wen
qu
huang
li
bai
zhuan
wu
ren
neng
jie
yin
feng
fei
guo
qiang
wei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