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朝代: 宋词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复制
完善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音频朗读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赏析一
这首词是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题为《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词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片主要描绘词人独处的情景。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词中有:“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首句便由此脱化而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 这首词艺术表现手法上颇具匠心。一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词中写景为抒情服务。作者抓住秋天景物特点,描绘出了一幅幅孤独、寂寞、凄婉、哀伤的离别相思图。景中含情,情从景生,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相思之情。二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上片实写,下片虚写,虚实结合。上片实写,女主人公独处空房,夜晚无眠,独上小舟,仰视天空,遥想良人。下片虚写,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也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
复制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赏析二
上阕以“红藕香残玉簟秋”开篇,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玉簟(竹席)上也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表现了词人独自一人,身着轻罗衣裳,登上小船的情景,传达了一种孤独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通过询问谁从远方寄来书信,以及大雁飞回、月光洒满西楼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通过对落花和流水的描写,暗喻了时间的流逝和爱情的无常。“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表达了词人和爱人之间共同的相思之情,以及各自心中的愁绪。“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则通过“无计可消除”的表述,强调了这种相思之情的深刻和难以排解,即使眉头的愁云散去,心头的思念却又升起。
复制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题为《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词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上片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接下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善于描摹景物烘托心情,语言风格含蓄蕴藉而又委婉细腻。作者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红藕、玉簟、兰舟、雁字、月、花、水)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全词以优美委婉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的愁思与闲愁,体现了作者对红粉佳人的思念之情。可谓情真意切,柔肠百转,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复制
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竹席上也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我轻轻地脱下丝质的衣裳,独自一人登上小船。不知道是谁从云端寄来了书信?当大雁排成“人”字形飞回来的时候,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花朵自然地随风飘落,水流也自在地流淌。相思之情让我们两个人都感到忧愁。这种情感没有办法消除,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复制
完善
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竹席。 罗裳:轻软的丝质衣裳。 兰舟:小船的美称。 锦书:书信的美称。 雁字:大雁飞行时排列成“人”字形,称为雁字。 月满西楼:月光洒满西楼。
复制
完善
yi
jian
mei
·
hong
ou
xiang
can
yu
dian
qiu
li
qing
zhao
hong
ou
xiang
can
yu
dian
qiu
qing
jie
luo
shang
du
shang
lan
zhou
yun
zhong
shui
ji
jin
shu
lai
yan
zi
hui
shi
yue
man
xi
西
lou
hua
zi
piao
ling
shui
zi
liu
yi
zhong
xiang
si
liang
chu
xian
chou
ci
qing
wu
ji
ke
xiao
chu
cai
xia
mei
tou
que
shang
xin
tou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