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居

朝代: 唐诗     作者:柳宗元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复制
完善
溪居-音频朗读
溪居的赏析一
柳宗元的《溪居》这首诗描述了他被贬谪后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淡泊名利的心态。 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诗人直言自己长久以来被官场的繁文缛节所困扰,幸运的是这次被贬谪到南夷之地。这里的“幸”字,并非真的庆幸,而是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深厌倦,以被贬为幸,实则是反语,表现出诗人的无奈和自嘲。 颔联“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诗人描述自己闲来无事,与农夫园圃为邻,偶尔就像个山林隐士一样。这里的“闲”和“偶似”都体现了诗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颈联“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他的隐居生活。早晨耕作,露水打湿了草地;夜晚撑船,船桨拍打着溪石,发出清脆的响声。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出诗人生活的静谧和惬意。 尾联“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诗人说自己来来往往遇不到别人,只有在无人的天地之间长歌一曲,望着碧蓝的楚天。这里的“不逢人”和“长歌”都体现了诗人的孤独和豁达,他享受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溢于言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诗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人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选择了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展现了他高尚的情操和坚韧的精神风貌。
复制
溪居的赏析二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簪组"指的是官员的冠饰,这里代指官职。"南夷"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谪"指被贬谪。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长期被官职所累,庆幸能被贬谪到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得以过上隐逸的生活。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农圃"指农田菜园。"山林客"指隐居山林的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农田菜园旁过着隐逸的生活,偶尔像隐居山林的人一样。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晓耕"指清晨耕作。"夜榜"指夜晚行船。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耕作时翻动带着露水的野草,夜晚行船时船触溪石发出响声的情景。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楚天"指楚地的天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这里隐居,来往没有遇见其他人,他独自放声歌唱,歌声在楚地的碧空中回荡。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南方的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情感表达真挚深沉,展现了柳宗元诗歌的鲜明特色。
复制
溪居的赏析三
归隐之情:首句“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表达了诗人因长期在官场受到束缚而感到疲惫,被贬至南夷(指永州)反而觉得庆幸,有解脱之感。 田园生活:第二句“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描绘了诗人与农田菜园为邻,有时像山林隐士一样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劳作之乐:接下来的“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通过描述早晨耕作和夜晚乘船的生活细节,传达了诗人在劳作中找到乐趣,享受自然之美的心情。 孤独与自由:最后两句“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表现了诗人在溪边来往不遇他人,独自长歌,仰望碧蓝的天空,享受孤独中的自由与宁静。 自然与心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束缚的超脱。
复制
长久以来被官场的冠饰所束缚,如今幸好被贬到这南方的边远地区。 闲时我与农田菜园为邻,偶尔就像一个居住在山林中的隐士。 清晨我去耕作,翻动着带有露水的草地,夜晚乘船时,船桨拍打着溪水中的石头,发出清脆的声响。 在这来来往往中,我很少遇到其他人,独自长歌,仰望着楚地蔚蓝的天空。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永州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向往,以及在孤独中寻找自由与宁静的心境。
复制
完善
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此处代指官场。 累:束缚,牵累。 南夷谪:被贬至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此处指永州。 农圃:农田和菜园。 山林客:山林隐士。 晓耕:早晨耕作。 翻露草:翻动带有露水的草。 夜榜:夜晚乘船,榜是船桨。 响溪石:船桨击打溪水中的石头发出的声响。 楚天碧:永州古属楚地,此处的蓝天。
复制
完善
xi
ju
liu
zong
yuan
jiu
wei
zan
zu
lei
xing
ci
nan
yi
zhe
xian
yi
nong
pu
lin
ou
shi
shan
lin
ke
xiao
geng
fan
lu
cao
ye
bang
xiang
xi
shi
lai
wang
bu
feng
ren
chang
ge
chu
tian
bi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