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别梦得

朝代: 唐诗     作者:柳宗元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复制
完善
重别梦得-音频朗读
重别梦得的赏析一
柳宗元的《重别梦得》是一首饱含深情和哲理的离别诗,通过对与友人刘禹锡(梦得)的离别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深厚友情和人生思考。 诗的首句“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直接点出了诗人与刘禹锡之间长达二十年的深厚友情。这二十年间,两人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共同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然而,今朝离别之际,两人却要各奔东西,走向不同的道路。这种突如其来的离别,让诗人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无奈。 接下来,“皇恩只许住三年”一句,道出了诗人离别的原因。原来,是因为皇帝的恩典只允许诗人在这里停留三年。这里,诗人用“皇恩”二字,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对诗人命运的影响。这种无奈和感慨,使得离别之情更加深沉。 最后一句“渭水应须有钓翁”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和寄托。诗人想象着自己在离别后,或许会在渭水边垂钓,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里,“钓翁”的形象既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憧憬,也是对刘禹锡的宽慰和鼓励。同时,通过“渭水钓翁”这一典故,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在表达离别之情的同时,也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想象和憧憬,诗人表达了对友情、对人生、对自由的珍视和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使得这首离别诗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总的来说,柳宗元的《重别梦得》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的离别诗。它通过对友情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人生追求。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刘禹锡的深厚友情和不舍之情,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超脱和人生真谛的向往和追求。
复制
重别梦得的赏析二
《重别梦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与好友刘禹锡的深厚友谊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二十年来万事同”,概括了柳宗元与刘禹锡二十年来共同经历的艰辛与挫折。他们共同经历了政治上的起伏,从进士及第到遭贬谪,再到召回京师,两人的命运紧密相连。 次句“今朝岐路忽西东”,描绘了两人即将分别的情景。他们站在岔路口,一个向西,一个向东,象征着各自不同的命运和未来的道路。 第三句“皇恩若许归田去”,表达了柳宗元对未来的希望。他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恩准,归隐田园,过上平静的生活。 末句“晚岁当为邻舍翁”,展望了柳宗元对未来的期许。他希望晚年能与刘禹锡相邻而居,成为亲密的邻居,共同度过晚年。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诗中的“二十年来万事同”不仅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也是对未来命运的期待。柳宗元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晚年生活的向往。《重别梦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成为柳宗元诗歌中的佳作。
复制
重别梦得的赏析三
友情的回顾:首句“二十年来万事同”回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经历的二十年风雨,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情。 别离的哀愁:第二句“今朝岐路忽西东”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哀愁,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对未来的憧憬:第三句“皇恩若许归田去”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一线希望,如果皇帝开恩允许他归隐田园。 对晚年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晚岁当为邻舍翁”描绘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向往,希望能与友人成为邻居,共度余生。 情感的复杂性: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复制
二十年来,我们共同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今天又在岔路口分别,你将向西,我将向东。 如果皇帝开恩,允许我辞官归隐,回乡务农,我希望在晚年能成为你的邻居,与你共度余生。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情感真挚而深沉。
复制
完善
梦得:指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岐路:岔路,此处比喻人生道路上的分别。 皇恩:皇帝的恩典。 归田:辞官归隐,回乡务农。
复制
完善
zhong
bie
meng
de
liu
zong
yuan
er
shi
nian
lai
wan
shi
tong
jin
zhao
qi
lu
hu
xi
西
dong
huang
en
ruo
xu
gui
tian
qu
wan
sui
dang
wei
lin
she
weng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