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朝代: 唐诗     作者:柳宗元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复制
完善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音频朗读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的赏析一
这首诗充满了禅意,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身的日常活动,传达出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清净的哲学思想。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诗人在清晨从井中汲水洗漱,清除牙齿上的寒气,同时也在拂去衣物上的尘土,以此象征着洗净心灵,去除尘世的杂念。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诗人手持佛经,走出书斋阅读。这里的“贝叶书”指的是佛经,因为古代的佛经多写在贝多罗树叶上,故得名。这个场景表现了诗人对于佛法的虔诚学习和追求。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诗人指出,真正的本源是无法获取的,而人们却往往去追求那些虚妄的踪迹。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于真实与虚幻的深刻思考,也是对于人们追求名利、迷失自我的一种警示。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诗人希望通过领悟前人的遗言,能够达到心性的冥合,但如何才能真正地修养自己的本性呢?这又是一个深入的思考。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诗人描绘了道人所居之处的环境,庭院宁静,青苔与深竹相连,给人一种清幽静谧的感觉。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太阳升起,雾气露珠消散,青松仿佛被膏脂滋润过一般。这里的青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太阳和雾气露珠则象征着生命中的起伏变化。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最后,诗人表达了通过领悟佛法而得到的喜悦和满足,这种喜悦和满足是超越言语的,是内心深处的自足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活动,表达了一种追求心灵清净、淡泊名利的哲学思想。诗人在日常生活中感悟佛法,通过领悟前人的智慧,达到心性的冥合,从而得到内心的满足和喜悦。这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清净的生活态度,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值得借鉴和追求的生活哲学。
复制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的赏析二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汲井"指从井中取水,"漱寒齿"表示用冷水漱口,"清心"表示使心灵清澈,"拂尘服"指拂去衣服上的灰尘。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清晨起床后,用井水漱口和拂去衣服上的灰尘,以清新身心。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贝叶书"指佛教经文,"步出东斋"表示走出东边的书房,"读"表示阅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清晨闲暇时,手持佛教经文,走出书房阅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真源"指真正的本源,"了无取"表示无法得到,"妄迹"指虚妄的痕迹,"世所逐"表示世人所追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真正的本源无法得到,世人所追求的只是虚妄的痕迹。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遗言"指先人的教诲,"冀可冥"表示希望可以领悟,"缮性"指修养性情,"何由熟"表示如何才能熟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领悟先人的教诲,但不知道如何才能熟练地修养性情。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道人"指修道的人,"庭宇静"表示庭院和屋宇宁静,"苔色连深竹"表示青苔的颜色延伸到深深的竹林。这句诗描绘了修道之人的庭院和屋宇宁静,青苔的颜色延伸到深深的竹林。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日出"表示太阳升起,"雾露馀"表示雾气和露水残留,"青松如膏沐"表示青松像被涂上了油脂一样。这句诗描绘了太阳升起后,雾气和露水残留,青松像被涂上了油脂一样。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澹然"表示平静,"离言说"表示超越言语表达,"悟悦"表示领悟并感到愉悦,"心自足"表示内心感到满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经文,超越了言语表达,领悟并感到愉悦,内心感到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清晨读书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诗中的情感真挚,意境宁静,展现了柳宗元诗歌的鲜明特色。
复制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的赏析三
清晨洗漱:开篇两句“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描绘了诗人清晨从井中取水漱口,清洁心灵,拂去衣上的尘土,形象地表现了一种净化身心的过程。 阅读佛经:接着的“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表明诗人手持佛经,走到东斋去阅读,体现了诗人对佛学的虔诚态度。 禅宗思想:诗中的“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反映了禅宗的思想,即真实的佛性是不可取的,而世间的虚妄却是人们所追求的。 修行与悟道:“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悟道的思考,希望能够理解佛的教诲,修养自己的性情。 寺庙的宁静:“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描绘了寺庙庭院的宁静和自然景色的幽深,为诗人的修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自然的洗礼:“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得到的洗礼和心灵的净化。 悟道之悦:最后两句“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表达了诗人在阅读佛经后,超越了言语的界限,内心得到了真正的满足和喜悦。
复制
清晨我从井中汲水漱口,清洁我的牙齿,拂去衣上的尘土,净化我的心灵。 悠闲地拿着佛经,我走到东斋去阅读。 佛性的本源是无法取得的,世间的虚妄却是人们所追求的。 我希望能理解佛的教诲,修养我的性情,但如何才能达到熟练呢? 僧人的庭院是如此宁静,青苔的颜色与深竹相连。 日出时分,雾气和露水渐渐消散,青松显得如同刚沐过油膏。 我平静地超越了言语的表达,内心因为悟道而感到满足和喜悦。
复制
完善
贝叶书:指佛经,古时佛经多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东斋:指寺庙的东边的斋房。 真源:指佛性的本源。 妄迹:虚妄的行为。 遗言:指佛的教诲。 缮性:修养性情。 冥:理解,领悟。 道人:指僧人。 膏沐:古代妇女润发的油脂,此处形容松树的青翠。
复制
完善
chen
yi
chao
shi
yuan
du
chan
jing
liu
zong
yuan
ji
jing
shu
han
chi
齿
qing
xin
fu
chen
fu
xian
chi
bei
ye
shu
bu
chu
dong
zhai
du
zhen
yuan
liao
wu
qu
wang
ji
shi
suo
zhu
yi
yan
ji
ke
ming
shan
xing
he
you
shu
dao
ren
ting
yu
jing
tai
se
lian
shen
zhu
ri
chu
wu
lu
yu
qing
song
ru
gao
mu
dan
ran
li
yan
shuo
wu
yue
xin
zi
zu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