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朝代: 唐诗     作者:柳宗元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复制
完善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音频朗读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的赏析一
别离的哀愁:首句“十年憔悴到秦京”表达了诗人长期被贬边地,身心憔悴,再次回到京城时的感慨。 命运的无常:第二句“谁料翻为岭外行”反映了诗人未料到再次被贬至边远地区的命运,流露出无奈与哀伤。 历史遗迹的感慨:“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自我解嘲:“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诗人自嘲因自己的懒散和不合时宜而招致非议,不再追求文名。 离别的悲伤:“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悲伤,泪水如同河边的流水。
复制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的赏析二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十年憔悴"表示十年来憔悴不堪,"秦京"指长安,"翻为岭外行"表示没想到要离开长安到岭南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长安十年的憔悴生活,没想到要离开长安到岭南去。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伏波故道"指古代伏波将军马援的道路,"风烟在"表示仍然有风烟,"翁仲遗墟"指翁仲的遗迹,"草树平"表示草木已经平齐。这句诗描绘了伏波故道上的风烟和翁仲的遗迹,草木已经平齐。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直以慵疏"表示因为懒散疏忽,"招物议"指引起别人的议论,"休将文字占时名"表示不要再以文字占据一时的名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为懒散疏忽而引起别人的议论,希望不要再以文字占据一时的名声。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今朝不用临河别"表示今天不用到河边告别,"垂泪千行"表示流泪很多,"便濯缨"表示可以用来洗濯冠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今天不用到河边告别,流泪很多,可以用来洗濯冠缨。 整首诗通过对与好友梦得分别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中的情感真挚,意境凄美,展现了柳宗元诗歌的鲜明特色。
复制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的赏析三
这首诗歌展现了一位经历了沧桑的旅人在秦京十年的憔悴生活后,却意外地被命运推向了岭外行旅的境地。诗人以沉郁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风景,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这两句诗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伏波故道的风烟依旧,翁仲的遗墟上草树已长平。这些景象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感慨。诗人似乎在通过描绘这些风景,表达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这两句诗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以慵懒和疏放的态度面对世人的议论,不再以文字去争夺时名。这既是对自己过去生活方式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他已经厌倦了世俗的纷扰,更愿意以一种超脱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但不同于传统的临河送别,诗人选择以泪洗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独特的离别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个性,也表达了他深深的哀伤和不舍。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以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和变迁后,选择以一种超脱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这种态度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复制
十年来我身心憔悴,终于回到了京城,谁料到却又一次被贬往岭外。 伏波将军的古道上风烟依旧,阮翁仲的遗墟上草树已经长得平坦。 我正是因为懒散和不合时宜才招致了众人的非议,不再用文字去追求时代的名声。 今天不必像古人那样临河作别,我已经泪流满面,如同在河边洗涤帽带。
复制
完善
憔悴:形容身心疲惫,精神不振。 秦京:指唐朝的京城长安。 伏波:指伏波将军马援,东汉名将。 翁仲:指秦朝的大力士阮翁仲,这里指其雕像或遗迹。 慵疏:懒散,不合时宜。 濯缨:洗涤帽带,这里指泪水如同洗涤。
复制
完善
heng
yang
yu
meng
de
fen
lu
zeng
bie
liu
zong
yuan
shi
nian
qiao
cui
dao
qin
jing
shui
liao
fan
wei
ling
wai
xing
fu
bo
gu
dao
feng
yan
zai
weng
zhong
yi
xu
cao
shu
ping
zhi
yi
yong
shu
zhao
wu
yi
xiu
jiang
wen
zi
zhan
shi
ming
jin
zhao
bu
yong
lin
he
bie
chui
lei
qian
xing
bian
便
zhuo
ying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