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

朝代: 唐诗     作者:柳宗元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复制
完善
梅雨-音频朗读
梅雨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雨时节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展示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首联“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诗人以梅雨时节的景色开篇,梅子成熟之际,适逢连绵的春雨,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苍茫之中,正是晚春时节。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梅雨时节的自然景色,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沉重。 颔联“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夜晚,楚地的猿猴哀鸣声声入耳,令人愁绪万千;清晨,越地的鸡鸣打破了梦境,使人从梦中惊醒。这两句诗通过夜猿的哀鸣和晨鸡的啼叫,渲染出一种悲凉和无奈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颈联“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诗人将视野扩大到更广阔的自然景象。海雾弥漫,一直连接到遥远的南极;江上的云雾遮住了北去的渡口。这两句诗既描绘了自然的辽阔和壮美,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失落,他仿佛迷失在这茫茫的云雾之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尾联“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诗人借用“缁衣化”的典故,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尽管身处污浊的尘世之中,但他的心灵却并未受到污染。他的白衣并未因帝京的尘土而变黑,而是因为内心的忧虑和痛苦而变得憔悴。这既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坚守,也是对尘世纷扰的无奈和叹息。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虑和无奈。他身处梅雨时节的苍茫大地之中,内心却充满了迷茫和痛苦。然而,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高洁的品质,不愿被尘世所染。这种坚韧和执着的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复制
梅雨的赏析二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这句诗描述了梅子成熟的时候迎来了时雨,大地一片苍茫,正值晚春时节。梅雨是江南一带的常见现象,常常伴随着阴雨连绵,这里通过“梅实”和“时雨”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江南梅雨季节的景象。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诗人在夜晚听到楚地猿猴的悲啼,加深了他的愁绪;而在清晨,越地鸡鸣声又打断了他的梦境。这里的“楚猿”和“越鸡”分别代表了诗人流放的南方地区,反映了他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描述了海上的雾气与南方的尽头相连,江面上的云雾使北方的渡口变得昏暗不明。这里的“南极”和“北津”分别指代了极端的南方和北方的渡口,通过这种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与故乡的距离之远。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诗人原本洁白的衣裳现在已经变色,但这并非是因为帝京(长安)的尘土,而是因为流放地的风霜雨雪。这里的“素衣”象征着诗人的清高和廉洁,而“非为帝京尘”则表达了他对政治失意的无奈和对清誉受损的哀叹。 整首诗通过梅雨季节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流放异乡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政治理想的失落。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渴望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展现了柳宗元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复制
梅雨的赏析三
《梅雨》这首诗描绘了梅雨季节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愁绪和感慨。诗中“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描绘了梅子成熟时恰逢连绵细雨,给人一种苍茫、湿润的感觉,体现了梅雨季节的特点。“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通过楚地的猿啼和越地的鸡鸣,表现了诗人深夜的愁思和清晨梦醒的怅然。“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则展现了梅雨时节海雾弥漫、江云低垂的景象,增添了一种朦胧、压抑的氛围。最后一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则借指梅雨潮湿使得衣物变色,暗喻诗人自己的心境变化,不只是因为京城的尘埃,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复制
梅子成熟恰逢时节的细雨,苍茫一片正值晚春时分。深夜里,我像楚地的猿猴一样忧愁深沉,清晨时分,越地的鸡鸣打断了我的梦。海上升腾的雾气连绵至南极,江上的云层遮蔽了北边的渡口。我那洁白的衣衫如今已经完全变了颜色,这不仅仅是因为京城的尘埃啊。
复制
完善
梅实:指梅子。 楚猿:楚地的猿猴,古人常用猿啼来象征悲凉。 越鸡:越地的鸡,这里指清晨鸡鸣。 北津:北边的渡口。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比喻诗人自己的本心或初衷。 帝京:指当时的京城长安。
复制
完善
mei
yu
liu
zong
yuan
mei
shi
ying
shi
yu
cang
mang
zhi
wan
chun
chou
shen
chu
yuan
ye
meng
duan
yue
ji
chen
hai
wu
lian
nan
ji
jiang
yun
an
bei
jin
su
yi
jin
jin
hua
fei
wei
di
jing
chen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