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至江渡

朝代: 唐诗     作者:柳宗元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复制
完善
雨晴至江渡-音频朗读
雨晴至江渡的赏析一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诗人在江雨初晴后,独自漫步到愚溪渡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画面。 首句“江雨初晴思远步”,描绘了诗人在江雨初晴之后,心怀对远方的思念,决定出门远行。这里的“江雨初晴”不仅为诗人提供了出行的契机,也预示着一种清新、宁静的环境氛围。 接着,“日西独向愚溪渡”一句,交代了诗人行进的方向和目的地——愚溪渡。诗人独自一人,在日落的余晖中向愚溪渡进发,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氛围。 “渡头水落村径成”,诗人抵达愚溪渡,看到渡头的水位下降,露出了通往村庄的小径。这里的“水落”和“村径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即将进入村庄,与乡村生活产生交集。 尾句“撩乱浮槎在高树”最为传神,诗人抬头看到,原本漂浮在水中的浮槎(水中浮木),因水位下降而露出了水面,甚至挂在了高树的枝头,显得凌乱而有趣。这一景象既是对前句“水落”的具象化描绘,也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与野趣。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漫步到愚溪渡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画面。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入微,情感表达深沉内敛,既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也展现了他的孤独与坚韧。
复制
雨晴至江渡的赏析二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时,诗人想要远行的愿望,以及在愚溪渡口所见的景象。诗的前两句“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表达了诗人在雨停后,心情愉悦,想要独自到愚溪渡口去散步。“日西”表明了时间是傍晚,增添了一种宁静和悠远的氛围。 后两句“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则具体描绘了渡口的景色。由于雨水退去,原本被水淹没的村间小路显露出来,而水面上漂浮的木筏(浮槎)被挂在了高树上,形象地展现了雨后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力。
复制
雨晴至江渡的赏析三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诗人在江雨初晴的时候,心中涌起了远行的念头,于是夕阳西下之际,他独自一人走向愚溪的渡口。这里的“愚溪”可能是诗人当时所在地的溪流名称,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寄托。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到了渡口,诗人发现水位已经下降,原本的溪流变成了一条通往村庄的小径,而那些被溪水冲刷得零乱无序的浮木,现在却挂在高高的树上。这里的“浮槎”指的是漂浮的木筏或木头。 整首诗通过江雨初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产生的远行冲动。诗中的“独向愚溪渡”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隐逸情怀,而“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则描绘了一幅雨后溪流变迁的生动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和生命的随机性。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以及对命运无常的哲思。通过对比雨前雨后的变化,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深切感受。
复制
江边的雨刚刚放晴,我便想着要远行散步,太阳西沉时,我独自一人走向愚溪的渡口。渡口的水退去后,村里的小路显现出来,那些杂乱无章的浮木被留在了高高的树上。
复制
完善
远步:远行,长距离的行走。 愚溪: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境内。 渡头:渡口,过河的地方。 撩乱:杂乱,混乱。 浮槎:指水面上漂浮的木筏或小船。
复制
完善
yu
qing
zhi
jiang
du
liu
zong
yuan
jiang
yu
chu
qing
si
yuan
bu
ri
xi
西
du
xiang
yu
xi
du
du
tou
shui
luo
cun
jing
cheng
liao
luan
fu
cha
zai
gao
shu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