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朝代: 其他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复制
完善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音频朗读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的赏析一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景色的词,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释: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首句即点明行程的辽远和艰辛,次句以“北风”和“马嘶声”描绘出边塞的荒凉和凛冽。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孤身一人,面对无尽的边疆,心中的孤寂和悲凉可想而知。 “深秋远塞若为情!”此句承接上文,进一步点明时令和地点,同时抒发情感。深秋时节的边塞,景色更加萧瑟,而诗人的内心也充满了无尽的忧愁和感慨。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这两句是词中的名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边塞的荒凉和萧瑟。一抹晚烟在荒芜的营垒上升起,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这样的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和悲凉。 “古今幽恨几时平!”此句是词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对古往今来连绵不止的纷争和仇恨的感慨。在这样一个荒凉而萧瑟的边塞,诗人不禁要问,这样的纷争和仇恨何时才能平息呢? 整首词以生动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萧瑟,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在词中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深感慨。
复制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的赏析二
纳兰性德在这首《浣溪沙》中,通过“身向云山那畔行”开篇,描绘了词人行走在边塞的云山之间,营造了一种遥远而苍凉的氛围。紧接着,“北风吹断马嘶声”通过北风的凛冽和马嘶声的断续,传达了边塞的荒凉和战马的哀鸣。“深秋远塞若为情”则体现了词人对边塞深秋景色的情感投射,若有所思。 下片中,“一抹晚烟荒戍垒”和“半竿斜日旧关城”两句,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边塞的荒凉景象,晚烟和斜日都给人以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觉。最后,“古今幽恨几时平”表达了词人对历史上无数战事带来的悲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复制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的赏析三
这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一词,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开篇三句即写景又抒情,情由景生。词人一路前行,向着那云雾缭绕的远山进发,北风凛冽,几乎要吹散骏马的嘶鸣声,而在这样深秋的边塞,自己又该如何抒发内心的情感呢?这里的“若为情”三字,既包含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也蕴含了边塞的凄凉之感。 接下来的“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傍晚时分,一抹晚烟在荒凉的营垒上飘荡,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之上,这种景象既壮观又凄凉,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沧桑和边塞的艰辛。 最后一句“古今幽恨几时平”,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这里的“古今幽恨”既指历史上边塞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仇恨,也指词人自己内心的愁苦和无奈。而“几时平”则表达了词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消除仇恨的期待。整首词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既表达了词人对边塞生活的感慨,也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内心愁苦。
复制
我正向着云雾缭绕的山峦那边行进,北风呼啸,似乎吹断了战马的嘶鸣声。在这深秋时节的边远边塞,我的情感又该如何表达呢? 一片傍晚的烟霭笼罩着荒废的边塞营垒,半根斜阳照耀在旧日的关城上。古往今来那些深藏的遗憾和怨恨,什么时候才能消散呢?
复制
完善
云山:云雾缭绕的山。 那畔:那边。 马嘶声:马的嘶鸣声。 深秋:指秋季的末期。 远塞:边远的边塞。 一抹:一片。 晚烟:傍晚的烟霭。 荒戍垒:荒废的边塞防御工事。 半竿:半根。 斜日:斜阳。 幽恨:深藏的遗憾和怨恨。
复制
完善
huan
xi
sha
·
shen
xiang
yun
shan
na
pan
xing
na
lan
xing
de
shen
xiang
yun
shan
na
pan
xing
bei
feng
chui
duan
ma
si
sheng
shen
qiu
yuan
sai
ruo
wei
qing
yi
mo
wan
yan
huang
shu
lei
ban
gan
竿
xie
ri
jiu
guan
cheng
gu
jin
you
hen
ji
shi
ping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