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

朝代: 其他     作者:陶渊明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复制
完善
归园田居·其三-音频朗读
归园田居·其三的赏析一
这首诗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描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日常劳作生活,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里描述了诗人在南山下种植豆子,但由于田地荒芜,杂草丛生,导致豆苗稀少。这两句诗既描绘了田园的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刚开始耕作时的困难和挑战。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清早起来就到田里清除杂草,晚上才扛着锄头在月光下回家。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辛勤劳作的场景,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投入和执着。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小路上长满了茂盛的草木,夜晚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服。这两句诗通过描写道路狭窄、草木茂盛以及露水沾衣,进一步渲染了田园生活的艰辛和朴素。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服沾湿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和愿望。这是诗人的心声,也是他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他宁愿忍受劳作的艰辛和朴素的生活,也不愿放弃自己的初衷和愿望,去迎合世俗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劳作生活,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坚守初心、不愿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和矛盾,如土地荒芜、农民贫困等,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复制
归园田居·其三的赏析二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自己在南山下种植豆子的情景。尽管草丛茂盛,豆苗稀疏,但诗人并不气馁,而是每日清晨便开始劳作,直到夜晚月光下才扛着锄头回家。诗中“带月荷锄归”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劳作一天后的满足与宁静。即便田间小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打湿了衣服,诗人也毫不在意,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违背自己归隐自然的愿望。
复制
归园田居·其三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首联:“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南山下种植豆子的情况。然而,由于疏忽或者其他原因,豆子周围的草长得非常茂盛,而豆苗却显得稀疏。这里的“草盛豆苗稀”不仅描绘了一个实际的场景,也寓意着诗人对世事纷扰、杂念繁多的感慨。 颔联:“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诗人描述了自己早晨起床就开始清理田地的杂草,直到晚上月亮升起时才扛着锄头回家。这里的“晨兴”和“带月”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辛勤劳作的情景,也暗示了他对农事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颈联:“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诗人在回家的路上,发现道路狭窄且两旁的草木长得很茂盛,晚上的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这里的“夕露沾我衣”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也表达了诗人在回归自然、追求本真生活中的一种体验。 尾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尽管衣服被露水沾湿了,但诗人并不觉得可惜,因为只要他的心愿没有违背,他就感到满足了。这里的“但使愿无违”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本真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真实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事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自由、自然、本真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种植豆子、清理田地、回家路上等场景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宁静、淡泊、自然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哲学。
复制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草丛茂盛而豆苗却长得稀疏。清晨起来我就去田间除草,直到晚上月亮升起,我才扛着锄头回家。山间的小路狭窄,草木茂盛,傍晚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服。衣服被打湿并不可惜,只要不违背我归隐田园的心愿。
复制
完善
南山:指诗人居住的南边的山。 草盛:草长得茂盛。 豆苗稀:豆子的幼苗长得稀疏。 晨兴:早上起来。 理:整理,这里指除草。 荒秽:指田间的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 狭:狭窄。 夕露:傍晚的露水。 沾:打湿。 愿无违:不违背自己的愿望。
复制
完善
gui
yuan
tian
ju
·
qi
san
tao
yuan
ming
zhong
dou
nan
shan
xia
cao
sheng
dou
miao
xi
chen
xing
li
huang
hui
dai
yue
he
chu
gui
dao
xia
cao
mu
zhang
xi
lu
zhan
wo
yi
yi
zhan
bu
zu
xi
dan
shi
使
yuan
wu
wei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