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诗
宋词
其他
首页
唐诗
宋词
其他
移居二首
朝代: 其他
作者:陶渊明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复制
完善
移居二首-音频朗读
下载
移居二首的赏析一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以真挚的情感和朴素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移居南村的生活情景。诗的开头,“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表明诗人移居南村并非为了风水宝地,而是为了与素心人共度时光。“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表达了诗人对与志同道合之人交往的向往。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说明诗人这个愿望已经藏在心里多年,今天终于付诸行动。“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不求奢华,只求能够遮风避雨。 诗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描绘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共同回忆往事的情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学习、探讨知识的愉悦。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反映了诗人在春秋两季美好的日子里,登高作诗的雅兴。“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描绘了邻里之间互相邀请,共饮美酒的温馨场景。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表达了农忙时各自劳作,闲暇时互相思念的深厚友谊。“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则描绘了思念时即刻相见,谈笑风生的愉快时光。 最后,“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珍惜。“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则反映了诗人对勤劳朴实生活的肯定和赞美。
复制
移居二首的赏析二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移居二首》,展现了诗人移居南村后的生活和心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开篇“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诗人直接表达了他移居南村的初衷——不是为了寻找风水宝地,而是听闻这里有很多志同道合的“素心人”,他乐于与这些人共度晨夕,分享生活。 接下来,“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这几句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并非奢华,而是简单实用,只要足够遮蔽床席即可。这体现了陶渊明淡泊名利、追求简单生活的思想。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里描述了诗人与邻居之间的和谐关系,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谈论往事,共同欣赏优美的文章,探讨有疑惑的问题。这种邻里之间的情谊和学术上的交流,使诗人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 下半部分,“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诗人描述了春秋季节的美好时光,他们会一起登高望远,赋诗咏怀。如果有朋友来访,就会互相招呼,拿出酒来共饮。这里充满了诗意和生活情趣。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这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在忙碌的农事之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一旦思念起来,就会立刻披衣出门去拜访朋友,他们之间的言谈笑语永远不会厌倦。 最后两句“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诗人再次强调了他对目前生活的满足和珍惜,他认为这种生活充满了乐趣和意义,所以他不会轻易离开。同时,他也明白生活的基本需求——衣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因此他会继续努力耕作,以确保生活的稳定。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厚,展现了陶渊明淡泊名利、追求简单生活的思想和对友情、自然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复制
移居二首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移居二首》,通过描述自己移居南村后的生活场景和心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段“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表明诗人移居南村并非为了占卜风水,而是因为听说这里有很多心地纯朴的人,希望与他们共度晨夕。这里的“素心人”指的是心地纯朴、不慕名利的人,这也是诗人所向往的交友对象。 接下来,“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诗人表示自己对移居南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如今终于实现。他并不追求豪宅,只要房子能遮蔽床席就足够了,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简朴生活的态度。 在描述与邻居的交往时,“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展现了诗人与邻居们经常来往、亲密无间的友情。他们一起谈论过去的事情,共同欣赏美妙的文章,探讨有疑义的问题,这种深厚的友情和学术交流让诗人感到十分愉悦。 接下来的几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南村生活的美好场景。春秋时节,天气宜人,诗人与邻居们一起登高望远,赋写新诗。他们相互拜访,分享美酒佳肴。农忙时节各自回家劳作,闲暇时则相互思念。一旦想念起来,就披上衣服去拜访对方,一起谈笑风生,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让诗人感到十分满足。 最后一段“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珍视和留恋之情。他认为这种生活充满了乐趣和意义,因此不要轻易放弃。同时,他也意识到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需要得到保障,因此必须努力耕作以保证自给自足。这种既追求精神满足又注重实际生活的态度体现了陶渊明的智慧和境界。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南村生活的美好场景和心境,展现了他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也体现了陶渊明淡泊名利、追求简朴生活的态度以及既追求精神满足又注重实际生活的智慧。
复制
从前就想移居到南村,并不是因为那里的住宅有多好。而是听说那里有很多心地纯洁的人,我乐于与他们共度每一个清晨和傍晚。这个愿望在心里已经藏了很多年,今天终于可以付诸行动了。破旧的房屋何必要很大,只要足够遮蔽床铺就满足了。 邻居们时常过来,我们一起高谈阔论,回忆往昔。遇到好文章,我们会一起欣赏;遇到疑难的问题,我们会一起探讨。春秋两季有很多美好的日子,我们登上高处,吟咏新的诗篇。每当经过家门,我们都会互相招呼,如果有美酒,我们就一起斟酌品尝。 农忙时我们各自去忙农活,闲暇时就会互相思念。思念了就披上衣服,相见时言笑不断,从不感到厌烦。这样的生活怎能不令人向往?我不会无缘无故就离开这里。衣服和食物都需要我们自己去经营和管理,只要我们努力耕作,就不会欺骗我们。
复制
完善
素心人:指心地纯洁、淡泊名利的人。 乐与数晨夕:乐于与这样的人共度晨夕。 敝庐:破旧的房屋。 邻曲:邻居。 抗言:高谈阔论。 奇文:好文章。 疑义:疑难的问题。 辄:就。 辄相思:就互相思念。 披衣:穿衣出门。 言笑无厌时:谈话说笑从不感到厌烦。 此理:这样的生活。 将不胜:怎能不令人向往。 无为:不要。 忽去兹:离开这里。 纪:管理,安排。 力耕:努力耕作。
复制
完善
yi
移
ju
居
er
二
shou
首
tao
陶
yuan
渊
ming
明
xi
昔
yu
欲
ju
居
nan
南
cun
村
,
fei
非
wei
为
bo
卜
qi
其
zhai
宅
。
wen
闻
duo
多
su
素
xin
心
ren
人
,
le
乐
yu
与
shu
数
chen
晨
xi
夕
。
huai
怀
ci
此
po
颇
you
有
nian
年
,
jin
今
ri
日
cong
从
zi
兹
yi
役
。
bi
敝
lu
庐
he
何
bi
必
guang
广
,
qu
取
zu
足
bi
蔽
chuang
床
xi
席
。
lin
邻
qu
曲
shi
时
shi
时
lai
来
,
kang
抗
yan
言
tan
谈
zai
在
xi
昔
。
qi
奇
wen
文
gong
共
xin
欣
shang
赏
,
yi
疑
yi
义
xiang
相
yu
与
xi
析
。
chun
春
qiu
秋
duo
多
jia
佳
ri
日
,
deng
登
gao
高
fu
赋
xin
新
shi
诗
。
guo
过
men
门
geng
更
xiang
相
hu
呼
,
you
有
jiu
酒
zhen
斟
zhuo
酌
zhi
之
。
nong
农
wu
务
ge
各
zi
自
gui
归
,
xian
闲
xia
暇
zhe
辄
xiang
相
si
思
。
xiang
相
si
思
ze
则
pi
披
yi
衣
,
yan
言
xiao
笑
wu
无
yan
厌
shi
时
。
ci
此
li
理
jiang
将
bu
不
sheng
胜
?
wu
无
wei
为
hu
忽
qu
去
zi
兹
。
yi
衣
shi
食
dang
当
xu
须
ji
纪
,
li
力
geng
耕
bu
不
wu
吾
qi
欺
。
复制
完善
陶渊明
该作者其他古诗词
· 归去来兮辞
· 桃花源记
· 饮酒·其五
· 归园田居·其一
· 归园田居·其三
>
· 查看更多
微信扫码分享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