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避暑北池

朝代: 唐诗     作者:韦应物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复制
完善
夏至避暑北池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夏至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事的关心和对炎热天气的忧虑。诗人以自己的闲暇与农民的忙碌形成对比,体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诗中的“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尤为动人,展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刻理解。
复制
夏至避暑北池的赏析二
韦应物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官府的宁静与农忙的喧嚣形成鲜明对照,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诗中的“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夏日午后景象,而“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生机与美丽。
复制
夏至避暑北池的赏析三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夏至时节的自然景观,更通过诗人的个人感受,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改革的渴望与对时局变化的忧虑。而“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则透露出诗人在面对纷扰世事时,选择以饮酒来寻求心灵的慰藉。整首诗语言清新,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复制
夏至这一天,白昼达到了最长,夜晚的时间从此开始变长。我还没有来得及实施政治教化,就已经开始担心天气的变化带来的炎热与寒冷。官府里的日子多是闲暇的,而这个月农民开始忙碌起来。我居于高处,想到田间的劳作,酷热是多么难以忍受。正午时分,万物都在休息,只有我独自在方形的池塘边游玩。门关上了,周围一片寂静,城墙显得格外高大,树木苍翠。绿色的竹子还带有白色的粉末,荷花开始散发出芬芳。在这里,我消除了心中的烦恼,可以举杯畅饮。
复制
完善
昼晷:指日中时分,晷是古代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 云极:指达到极点。 宵漏:指夜晚的时间。 施政教:指实施政治教化。 炎凉:指天气的炎热与寒冷。 公门:指官府。 农稍忙:指农事开始忙碌。 高居:指居于高处。 苦热:指酷热难耐。 亭午:指正午时分。 群物:指周围的一切事物。 方塘:指方形的池塘。 阴寂寂:指阴凉且寂静。 城高:指城墙高大。 绿筠:指绿色的竹子。 圆荷:指荷花。 散芳:指散发香气。 于焉:在这里。 洒烦抱:指消除烦恼。 华觞:指盛满美酒的杯。
复制
完善
xia
zhi
bi
shu
bei
chi
wei
ying
wu
zhou
gui
yi
yun
ji
xiao
lou
zi
ci
zhang
wei
ji
shi
zheng
jiao
suo
you
bian
yan
liang
gong
men
ri
duo
xia
shi
yue
nong
shao
mang
gao
ju
nian
tian
li
ku
re
an
ke
dang
ting
wu
xi
qun
wu
du
you
ai
fang
tang
men
bi
yin
ji
ji
cheng
gao
shu
cang
cang
lyu
绿
yun
shang
han
fen
yuan
he
shi
san
fang
yu
yan
sa
fan
bao
ke
yi
dui
hua
shang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