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讽刺的手法,揭露了东汉末年官场的腐败现象。诗中的“举秀才,不知书”和“察孝廉,父别居”两句,直接指出了选拔制度的弊端,即那些被选拔出来的人才实际上并不具备应有的品质。而“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上的假清高和假勇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不公。
《桓灵时童谣》以其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揭示了社会现象。诗中的“寒素清白浊如泥”一句,用“泥”比喻那些表面清高实则污浊的人,形象生动。而“高第良将怯如鸡”则用“鸡”来比喻那些表面上看似英勇实则胆小的人,讽刺意味浓厚。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公正的渴望。
这首诗是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缩影。它通过童谣的形式,以儿童的口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不公。诗中的“举秀才,不知书”和“察孝廉,父别居”反映了选拔制度的不公,而“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则讽刺了那些表面上的清高和勇敢。这首诗以其尖锐的讽刺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东汉末年社会风气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