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朝代: 宋词     作者:周邦彦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复制
完善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音频朗读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的赏析一
这首词充满了深深的哀愁与感伤,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这两句开篇便以女子的眉与春山作比,形象地描绘出女子眉宇间所流露出的秀美与哀愁。然而,这种秀美却常常伴随着深深的皱纹,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与无奈。 “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这两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伤的氛围。作者告诫自己不要将清泪洒落在花枝上,因为恐怕花儿也会像人一样,因为过度的忧伤而变得瘦弱不堪。这种对花儿的怜悯,实际上也是对自我境况的投射,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 下阕开头,“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这两句通过玉箫闲置的情景,暗喻自己才华被埋没,知音难寻的境遇。玉箫作为古代文人雅士常用来寄托情怀的乐器,在这里被闲置已久,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最后三句,作者将自己的愁绪与亭前的柳树联系在一起。每天倚栏远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愁,这种愁绪只有亭前的柳树能够知晓。柳树作为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等情感,在这里则成为了作者愁绪的见证者和共鸣者。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将作者内心的痛苦、挣扎和孤独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寻、才华被埋没的无奈与感伤。
复制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的赏析二
这首词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上片“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女子的秀眉与春天的山景相比,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因忧愁而皱眉的情景,表现了女子内心的伤感。 接着“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劝诫女子不要流泪,因为泪水会打湿花枝,使花朵也像人一样消瘦,进一步强化了感伤的氛围。 下片“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描写了玉箫闲置已久,象征了知音难寻的悲哀。“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通过询问亭前的柳树,表达了词人对女子每日倚栏忧愁的关切和同情。
复制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的赏析三
这首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愁绪。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这两句以女子的眉与春天的山峦相比,形容其美丽动人。然而,紧接着的“可怜长皱”却揭示了这种美丽背后的忧愁和苦闷。这种忧愁仿佛使她的眉头始终紧锁,无法舒展。 “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这里,女子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悲悯和无奈。她害怕自己的泪水会打湿花枝,更害怕花朵也会像她一样,因为忧愁而消瘦。这种对花朵的关爱与担忧,实际上是她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哀怨。 下阕,“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这里,女子以玉箫为喻,暗示自己空有才华和技艺,却无人欣赏和理解。她的玉箫已经闲置很久,因为知音难寻,无人能够与她共鸣。这种孤独和无奈,让她的心境更加沉重。 “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最后三句,女子以亭前的柳树为见证,表达了自己日复一日的忧愁和苦闷。她每天都在栏杆边独自愁思,这种情感只有亭前的柳树能够见证。她问柳树,是否也感受到了她的忧愁和无奈。 整首词以女子的视角,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孤独和愁绪。她以春山、花枝、玉箫和柳树为喻,巧妙地描绘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她的词句也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人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她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复制
你的秀眉与春天的山景争艳,但可惜常常皱起。不要把清澈的泪水滴在花枝上,恐怕花朵也会像人一样消瘦。 清脆悦耳的玉箫已经闲置了很久,因为知音难寻。如果你想知道我每天倚靠在栏杆上忧愁的心情,那就请问问亭前的柳树吧。
复制
完善
春山:春天的山景,这里比喻女子的秀眉。 清泪:清澈的泪水。 花枝:指花朵。 玉箫:一种古代的乐器。 知音:指理解自己心意的人。 倚阑:指依靠在栏杆上。
复制
完善
yi
luo
suo
·
mei
gong
chun
shan
zheng
xiu
zhou
bang
yan
mei
gong
chun
shan
zheng
xiu
ke
lian
zhang
zhou
mo
jiang
qing
lei
shi
湿
hua
zhi
kong
hua
ye
ru
ren
shou
qing
run
yu
xiao
xian
jiu
zhi
yin
xi
you
yu
zhi
ri
ri
yi
lan
chou
dan
wen
qu
ting
qian
liu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