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

朝代: 唐诗     作者:陈子昂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复制
完善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对比乐羊和赵奢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和仁慈的深刻思考。乐羊为了军功牺牲了自己的儿子,这种行为虽然在军事上可能取得了成功,但在道德上却显得冷酷无情。而赵奢的仁慈则体现了一种更为高尚的道德情操,即使面对弱小的生命,也能保持怜悯之心。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道德价值的追求。
复制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的赏析二
陈子昂在这首诗中,通过乐羊和赵奢两个人物的对比,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乐羊的行为虽然在军事上可能被认为是英勇的,但在道德层面上却显得有些残忍。而赵奢的仁慈则体现了一种更为人性化的道德观,即使在权力和地位的高位,也能保持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德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复制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乐羊和赵奢两个人物的故事,探讨了忠诚与仁慈的关系。乐羊为了军功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这种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但却忽视了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生命的尊重。而赵奢的仁慈则是一种更为全面的忠诚,他不仅忠于国家,更忠于自己的道德信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忠诚不仅仅是对国家的效忠,更包括对道德和人性的尊重。
复制
乐羊是魏国的将领,他为了军事功绩牺牲了自己的儿子。 连自己的亲人都如此疏远,又怎能指望他对他人忠诚呢? 我听说中山国的相国赵奢,他是个仁慈的人,被称为放麑翁。 即使是对一只孤独的小鹿,他都不忍心伤害,更何况是忠于君主,至死不渝呢?
复制
完善
乐羊:指的是古代魏国的将领乐毅。 食子:指乐毅为了军事需要,牺牲了自己的儿子。 殉军功:为了军事功绩而牺牲。 骨肉:指亲属,这里特指乐毅的儿子。 薄:指疏远,不亲近。 吾闻:我听说。 中山相:指中山国的相国,这里指赵国的相国赵奢,号放麑翁。 放麑翁:赵奢的号,放麑是指放走小鹿,表示仁慈。 孤兽:指小鹿。 犹不忍:尚且不忍心。 况以:何况是。 奉君终:忠于君主,至死不渝。
复制
完善
gan
yu
shi
san
shi
ba
shou
·
qi
si
chen
zi
ang
le
yang
wei
wei
jiang
shi
zi
xun
jun
gong
gu
rou
qie
xiang
bao
ta
ren
an
de
zhong
wu
wen
zhong
shan
xiang
nai
shu
fang
ni
weng
gu
shou
you
bu
ren
kuang
yi
feng
jun
zhong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