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

朝代: 唐诗     作者:陈子昂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复制
完善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边疆士兵的同情。诗中的“苍苍丁零塞”和“黄沙幕南起”等句,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自然环境,而“暴骨无全躯”和“汉甲三十万”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牺牲。诗人通过“谁怜塞上孤”的提问,引发读者对战争背后人性的思考。
复制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的赏析二
陈子昂的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战争遗迹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中的“亭堠何摧兀”和“暴骨无全躯”等句,不仅描绘了战争的破坏,更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哀悼。而“汉甲三十万”一句,则凸显了战争规模之大,以及士兵们为国家付出的巨大牺牲。
复制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的赏析三
这首诗以边塞的荒凉景象开篇,通过对亭堠的倒塌和暴骨的暴露,传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悲哀。诗人通过“黄沙幕南起”和“白日隐西隅”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悲壮的氛围。而“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则直接指出了战争的参与者和原因。最后,诗人以“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作为结尾,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也对那些在战争中牺牲和孤独的士兵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复制
广阔的天空下,边塞的草木茂盛,古今的边塞道路显得遥远而荒凉。高高的瞭望台已经倒塌,暴露的尸骨没有完整的身体。南方的黄沙像幕布一样升起,太阳在西方的角落隐藏。汉朝的三十万士兵曾经与匈奴作战。战场上只见死亡,又有谁同情那些边疆的孤独之人呢?
复制
完善
苍苍:形容草木茂盛或天空广阔的样子。 丁零:古代北方民族名,这里泛指边疆。 塞:边塞,边境。 缅:遥远。 荒途:荒凉的道路。 亭堠:古代边境上用以瞭望的高台。 摧兀:形容高台倒塌的样子。 暴骨:暴露的尸骨。 无全躯:没有完整的尸体。 黄沙:指沙漠中的沙。 幕:像幕布一样覆盖。 南起:从南方升起。 白日:白天的太阳。 隐:隐藏。 西隅:西方的角落,指日落的方向。 汉甲:指汉朝的士兵。 事:从事,这里指战争。 匈奴:古代北方民族,经常与汉朝发生战争。 沙场:战场。 死:死亡。 怜:同情。 塞上孤:指边疆上的孤独之人。
复制
完善
gan
yu
shi
san
shi
ba
shou
·
qi
san
chen
zi
ang
cang
cang
ding
ling
sai
jin
gu
mian
huang
tu
ting
hou
he
cui
wu
bao
gu
wu
quan
qu
huang
sha
mu
nan
qi
bai
ri
yin
xi
西
yu
han
jia
san
shi
wan
ceng
yi
shi
xiong
nu
dan
jian
sha
chang
si
shui
lian
sai
shang
gu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