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白阁默公

朝代: 唐诗     作者:贾岛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
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
微云分片灭,古木落薪干。
后夜谁闻磬,西峰绝顶寒。

复制
完善
寄白阁默公的赏析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白阁寺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禅意。首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以远山和晚晴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接着,“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两句,通过石室和冰潭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的“微云分片灭,古木落薪干”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后夜谁闻磬,西峰绝顶寒”则以深夜的静谧和西峰的寒冷,暗示了修行的艰辛与孤独。
复制
寄白阁默公的赏析二
贾岛的这首诗通过对白阁寺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禅宗美学。诗中的“归白阁”不仅是对地点的指代,也隐含了诗人对精神归宿的向往。“晚晴”的描写,既反映了自然之美,也象征着诗人心灵的明朗。“石室人心静”与“冰潭月影残”两句,通过对比石室的静谧与冰潭的残缺,表达了诗人对完美与不完美并存的深刻理解。而“后夜谁闻磬,西峰绝顶寒”则以深夜的寂静和西峰的寒冷,传达了修行之路的孤独与艰辛。
复制
寄白阁默公的赏析三
这首诗以白阁寺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体悟。诗中的“归白阁”和“山远晚晴看”两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归途,也反映了诗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石室人心静”与“冰潭月影残”两句,通过对比石室的宁静与冰潭的残缺,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而“微云分片灭,古木落薪干”则以云的消散和树木的枯落,象征了世间万物的变迁。最后,“后夜谁闻磬,西峰绝顶寒”两句,以深夜的磬声和西峰的寒冷,表达了诗人对修行之路的坚持与追求。
复制
我回到了白阁寺,远山在傍晚的晴朗中显得格外清晰。 在石室中,人心得以宁静,冰清的潭水中,月亮的倒影显得有些破碎。 天空中的微云渐渐消散,古老的树木上,枯枝纷纷落下。 深夜里,谁能听到佛寺中的磬声?在西峰的绝顶,寒冷无比。
复制
完善
归白阁:归,指回到;白阁,指白阁寺,位于中国四川省。 晚晴:傍晚时分天空放晴。 石室:指山中的石洞,常作为修行之地。 人心静:指心境平静,无杂念。 冰潭:指潭水清澈如冰。 月影残:月亮的倒影在潭水中显得不完整。 微云:指天空中的薄云。 分片灭:云朵逐渐消散。 古木:指古老的树木。 落薪干:指树木的枯枝。 后夜:指深夜。 磬:一种古代打击乐器,常用于佛寺。 西峰:指山的西边的山峰。 绝顶:山峰的最高处。 寒:指寒冷。
复制
完善
ji
bai
ge
mo
gong
jia
dao
yi
zhi
gui
bai
ge
shan
yuan
wan
qing
kan
shi
shi
ren
xin
jing
bing
tan
yue
ying
can
wei
yun
fen
pian
mie
gu
mu
luo
xin
gan
hou
ye
shui
wen
qing
xi
西
feng
jue
ding
han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