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

朝代: 唐诗     作者:孟浩然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复制
完善
初秋-音频朗读
初秋的赏析一
孟浩然的《初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和感受。诗中“不觉初秋夜渐长”开篇即点明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给人以时间流逝的感慨。接着“清风习习重凄凉”通过风的描写,传达了初秋带来的凉爽和一种淡淡的忧伤。“炎炎暑退茅斋静”则描绘了夏日的炎热消退后,书房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最后一句“阶下丛莎有露光”以露珠的闪光作为结尾,既增添了诗意,也象征着初秋的清新与生机。
复制
初秋的赏析二
这首诗通过对初秋夜晚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诗中的“不觉”和“渐长”表达了时间的悄然流逝,而“清风习习”和“重凄凉”则传达了一种对夏日结束的不舍和对秋天到来的感慨。诗人通过“炎炎暑退茅斋静”表达了对夏日喧嚣的告别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阶下丛莎有露光”则是对初秋清晨的细腻描绘,露珠的闪光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复制
初秋的赏析三
孟浩然的《初秋》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对初秋夜晚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诗人通过“不觉初秋夜渐长”表达了对季节更替的无意识感知,而“清风习习重凄凉”则是对秋天到来的直接感受。诗中的“炎炎暑退茅斋静”不仅描绘了夏日的结束,也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阶下丛莎有露光”则是对初秋清晨的生动描绘,露珠的闪光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也暗示了诗人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复制
不知不觉中,初秋的夜晚逐渐变得漫长,轻柔的凉风再次带来了凄凉的感觉。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我的茅草书房变得安静下来,台阶下的草丛中,露珠在月光下闪烁着光芒。
复制
完善
不觉:不知不觉中。 初秋:指秋季的开始。 夜渐长:夜晚的时间逐渐变长。 清风:凉爽的风。 习习:风轻轻地吹的样子。 重凄凉:再次感受到凄凉。 炎炎:形容天气非常炎热。 暑退:暑气消退。 茅斋:用茅草搭建的简陋书房。 静:安静。 阶下:台阶之下。 丛莎:指草丛。 露光:露珠反射的光亮。
复制
完善
chu
qiu
meng
hao
ran
bu
jue
chu
qiu
ye
jian
chang
qing
feng
xi
xi
zhong
qi
liang
yan
yan
shu
tui
退
mao
zhai
jing
jie
xia
cong
sha
you
lu
guang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