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台桐柏观

朝代: 唐诗     作者:孟浩然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
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
纷吾远游意,乐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复制
完善
宿天台桐柏观-音频朗读
宿天台桐柏观的赏析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天台山桐柏观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道教修行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如“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等,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航行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采秀弄芝草”、“鹤唳清露垂”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摆脱世俗烦恼,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理想的向往。
复制
宿天台桐柏观的赏析二
孟浩然的《宿天台桐柏观》是一首充满道教色彩的山水诗。诗中,诗人以天台山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诗中的“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和“乐彼长生道”等句,直接反映了诗人对道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也体现了诗人对仙境的憧憬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复制
宿天台桐柏观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游历天台山时所作,通过对桐柏观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道教修行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展现了诗人深入自然、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好奇心。而“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则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情景。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启迪。
复制
在海上乘着顺风的帆船航行,夜晚停留在云雾缭绕的岛屿上。远望着大海的景色,又喜爱赤城山的美丽。我攀援着藤萝,踩在苔藓上,停下船桨,自由地探索。在桐柏山的树荫下休息,采摘美丽的花和珍贵的草药。听鹤的叫声和清新的露水滴落,鸡鸣声提醒我潮水的涨落。我愿解开束缚,从此摆脱烦恼。高远地越过四明山,追寻两位仙人的踪迹。我心中充满了远行的愿望,喜欢那个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早晚都望着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云海广阔无边。
复制
完善
海行信风帆:海行,指在海上航行;信风帆,指顺风的船帆。 夕宿逗云岛:夕宿,指夜晚住宿;逗,停留;云岛,指云雾缭绕的岛屿。 缅寻沧洲趣:缅寻,远望;沧洲,指大海。 近爱赤城好:赤城,指赤城山,位于浙江省天台县。 扪萝亦践苔:扪萝,攀援藤萝;践苔,踩在苔藓上。 辍棹恣探讨:辍棹,停止划桨;恣探讨,任意探寻。 息阴憩桐柏:息阴,休息在树荫下;憩,休息;桐柏,指桐柏山。 采秀弄芝草:采秀,采摘美丽的花;芝草,指灵芝,一种珍贵的草药。 鹤唳清露垂:鹤唳,鹤的叫声;清露,清新的露水。 鸡鸣信潮早:信潮,潮水按时涨落。 愿言解缨络:愿言,愿望;解缨络,解除束缚。 从此去烦恼:从此,从这里开始;去烦恼,摆脱烦恼。 高步陵四明:高步,高远的步履;陵,越过;四明,指四明山。 玄踪得二老:玄踪,神秘的踪迹;二老,指道教中的两位仙人。 纷吾远游意:纷,多;吾,我;远游意,远行的意愿。 乐彼长生道:乐,喜欢;彼,那个;长生道,指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 日夕望三山:日夕,早晚;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云涛空浩浩:云涛,云海;空浩浩,形容广阔无边。
复制
完善
su
宿
tian
tai
tong
bai
guan
meng
hao
ran
hai
xing
xin
feng
fan
xi
su
宿
dou
yun
dao
mian
xun
cang
zhou
qu
jin
ai
chi
cheng
hao
men
luo
yi
jian
tai
chuo
zhao
zi
tan
tao
xi
yin
qi
tong
bai
cai
xiu
nong
zhi
cao
he
li
qing
lu
chui
ji
ming
xin
chao
zao
yuan
yan
jie
ying
luo
cong
ci
qu
fan
nao
gao
bu
ling
si
ming
xuan
zong
de
er
lao
fen
wu
yuan
you
yi
le
bi
chang
sheng
dao
ri
xi
wang
san
shan
yun
tao
kong
hao
hao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