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亭怀辛大

朝代: 唐诗     作者:孟浩然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复制
完善
夏日南亭怀辛大-音频朗读
夏日南亭怀辛大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这两句描绘了夏日的傍晚,山间的光影突然向西边落下,而池塘上的月亮则渐渐从东方升起。这样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诗人散开头发,享受着夜晚的清凉。他打开窗户,悠闲地躺在宽敞的地方。这两句展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一阵微风吹过,荷花散发出阵阵香气;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夜晚,荷花与竹林的交融,使诗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清凉宜人的世界。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诗人想要取出鸣琴弹奏一曲,却遗憾没有知音来欣赏。这里诗人借“鸣琴”之意,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渴望与人分享美好事物的情感。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因为感受到这些,诗人开始怀念起老朋友辛大。在这寂静的夜晚,他因思念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思念,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夜晚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知音难寻的感慨。诗中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抒发,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具有情感深度。
复制
夏日南亭怀辛大的赏析二
诗中“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两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月亮东升的景象,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晚画面。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诗人散着头发,乘着夜晚的凉意,打开窗户,躺在宽敞的地方,享受着夏夜的宁静。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随着微风飘来,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清脆的响声,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夏夜的清新和宁静。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诗人想要弹奏琴声,却遗憾没有知音来欣赏,表达了他对理解和欣赏自己的人的渴望。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在这样的夜晚,诗人感慨地怀念起远方的朋友,深夜的思绪让他的梦境也变得劳碌。 整首诗通过对夏夜景象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知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伤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复制
夏日南亭怀辛大的赏析三
孟浩然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夏日夜晚,诗人在南亭中享受着自然的美好,同时怀念着远方的友人。诗中的“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以山和月的移动描绘了时间的流逝,而“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则通过荷风和竹露的声音,营造了一个清新宁静的夜晚氛围。诗的后半部分转入对友人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夜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和对友人的深情怀念。诗中的自然景物不仅是背景,也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知音难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清新,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复制
山边的夕阳突然落下,池中的月亮渐渐升起在东边。 我解开头发,享受傍晚的凉爽,打开窗户躺在宽敞的地方。 荷花的香气随风而来,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 我想要拿起琴来弹奏,遗憾的是没有知音来欣赏。 这让我思念起远方的朋友,在深夜里梦中也劳心劳力。
复制
完善
山光:山的景色。 池月:池中的月亮倒影。 发:解开。 乘:享受。 轩:窗户。 卧闲敞:躺在宽敞的地方。 荷风:荷花的香气随风飘来。 鸣琴:弹奏琴。 知音:懂得音乐的人,这里指理解自己的人。 中宵:半夜。
复制
完善
xia
ri
nan
ting
huai
怀
xin
da
meng
hao
ran
shan
guang
hu
xi
西
luo
chi
yue
jian
dong
shang
san
fa
cheng
xi
liang
kai
xuan
wo
xian
chang
he
feng
song
xiang
qi
zhu
lu
di
qing
xiang
yu
qu
ming
qin
dan
hen
wu
zhi
yin
shang
gan
ci
huai
怀
gu
ren
zhong
xiao
lao
meng
xiang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