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朝代: 唐诗     作者:元稹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复制
完善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音频朗读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的赏析一
这首诗描绘了小暑时节的自然景象和生物活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小暑节气时自然界的变化,如温暖的风、即将到来的雨、山色变暗和雷声等。同时,诗人也观察到生物的活动,如鹰开始学习飞翔,蟋蟀的鸣叫。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生物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物成长的关注。
复制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的赏析二
元稹的这首诗通过对小暑时节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诗中的“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则描绘了小暑时节天气变化的迅速和突然。而“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则展示了小暑时节的湿润和生机。最后两句“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则反映了诗人对生物成长过程的理解和尊重。
复制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的赏析三
这首诗以小暑节气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感悟和对生物活动的欣赏。诗中的“倏忽温风至”和“因循小暑来”表现了小暑时节的气候特点,而“竹喧先觉雨”和“山暗已闻雷”则描绘了小暑时节天气的多变。“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展示了小暑时节的湿润和生机勃勃。最后两句“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则通过动物的活动,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生物成长过程的欣赏。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复制
突然间温暖的风吹来,按照旧例小暑节气到来。 竹子的喧闹声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雨,山色变暗已经可以听到雷声。 门窗被深青色的雾气笼罩,台阶和庭院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 鹰开始学习飞翔,蟋蟀啊,不要催促它。
复制
完善
倏忽:突然,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温风:温暖的风。 因循:按照旧例,遵循。 小暑: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阳历7月7日左右。 竹喧:竹子发出的声响。 先觉:首先察觉到。 雨:雨声。 山暗:山色变得昏暗。 户牖:门窗。 深青霭:深青色的雾气。 阶庭:台阶和庭院。 长绿苔:生长着的绿色的苔藓。 鹰鹯:鹰和鹯,这里指鹰。 新习学:开始学习。 蟋蟀:一种昆虫。 莫相催:不要催促。
复制
完善
yong
nian
廿
si
qi
shi
·
xiao
shu
liu
yue
jie
yuan
zhen
shu
hu
wen
feng
zhi
yin
xun
xiao
shu
lai
zhu
xuan
xian
jue
yu
shan
an
yi
wen
lei
hu
you
shen
qing
ai
jie
ting
zhang
lyu
绿
tai
ying
zhan
xin
xi
xue
xi
shuai
mo
xiang
cui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