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

朝代: 唐诗     作者:张祜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三十未封侯,颠狂遍九州。
平生镆铘剑,不报小人雠。

复制
完善
书愤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三十未封侯”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功名的渴望。诗人在三十岁这个年纪,本应是功成名就之时,却依旧未能获得封侯的荣耀,这种对比增强了诗中的愤懑之情。“颠狂遍九州”则展现了诗人在失意之余的放纵和对现实的不满。“平生镆铘剑”和“不报小人雠”则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对的不屑,即使拥有锋利的宝剑,也不愿意用来报复小人,显示出诗人的高尚情操。
复制
书愤的赏析二
《书愤》这首诗,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抒发了对时代不公的愤慨。三十岁,对于古代士人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而诗人却未能在这个年纪获得应有的荣誉,这种落差让诗人感到愤懑。诗人通过“颠狂遍九州”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不羁个性。最后两句,诗人用“镆铘剑”比喻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但面对小人的仇恨,诗人选择了不报复,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宽容,也反映了诗人对小人的鄙视。
复制
书愤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张祜对自己生平经历的反思和对时代风气的批判。诗人用“三十未封侯”来表达自己对功名的渴望对现实的失望,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非常普遍。而“颠狂遍九州”则显示了诗人在面对挫折时的豁达和乐观,他选择以游历的方式来缓解心中的郁闷。诗中的“镆铘剑”象征着诗人的才华和抱负,但面对小人的仇恨,诗人选择了不报复,这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对小人的不屑一顾。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时代不公的愤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坚定信念。
复制
到了三十岁,我还没有得到封侯的荣耀,我那狂放不羁的心,游历了整个九州大地。 我这一生,就像那锋利的镆铘剑,却从不用它去报复那些小人的仇恨。
复制
完善
封侯:古代封建社会中,封赏有功之臣为诸侯,这里指获得高官厚禄。 颠狂:形容行为放荡不羁,不受约束。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泛指中国。 平生:一生,一辈子。 镆铘剑:传说中的名剑,这里泛指锋利的宝剑。 小人:指品行不端的人。 雠:仇恨,仇怨。
复制
完善
shu
fen
zhang
hu
san
shi
wei
feng
hou
dian
kuang
bian
jiu
zhou
ping
sheng
mo
ye
jian
bu
bao
xiao
ren
chou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