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唐诗     作者:张祜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
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
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复制
完善
筝的赏析一
这首诗以筝为题,通过对筝声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美妙和深邃。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如“下云烟”、“夜风生碧柱”等,使得筝声仿佛具有了形象和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同时,诗中的“翠佩轻犹触”和“莺枝涩未迁”两句,又巧妙地将女子的温婉和自然景物的生动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和立体。
复制
筝的赏析二
张祜的《筝》不仅仅是对筝声的赞美,更是一种对音乐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向往。诗中的“春水咽红弦”和“芳音何更妙”,表现了诗人对音乐与春天的热爱和追求。而“清月共婵娟”一句,则将音乐之美与自然之美巧妙地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理想境界。
复制
筝的赏析三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张祜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例如,“夜风生碧柱”中的“生”字,赋予了夜风以生命力,使其与筝声相互呼应。而“芳音何更妙”中的“芳音”,则是对筝声的拟人化描述,使得音乐仿佛具有了情感和灵魂。整首诗通过对筝声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复制
筝弦宽松地发出飘渺如云烟的声响,轻轻收拢时,那声音清新如同女子洁白的手腕。夜风吹动,筝声清脆如同碧柱,春天的水流声伴随着红弦的低沉。女子身上的玉佩轻轻触碰,声音细腻如同莺鸟栖息在枝头,尚未飞走。这美妙的声音,与清朗的月光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复制
完善
绰绰:形容筝弦的宽绰、宽松。 下云烟:形容筝声如同云烟般飘渺。 微收:轻轻地收拢。 皓腕:指女子洁白的手腕。 鲜:新鲜,这里指筝声的清新。 碧柱:指筝的柱子,这里用来形容筝声的清脆。 咽:形容声音低沉、细弱。 红弦:指筝的红色丝弦。 翠佩:指女子身上的玉佩。 轻犹触:形容玉佩轻轻触碰的声音。 莺枝:指树枝上莺鸟栖息的地方。 涩未迁:形容莺鸟尚未飞走。 芳音:指美妙的声音。 婵娟:形容月亮的圆润美丽。
复制
完善
zheng
zhang
hu
chuo
chuo
xia
yun
yan
wei
shou
hao
wan
xian
ye
feng
sheng
bi
zhu
chun
shui
yan
hong
xian
cui
pei
qing
you
chu
ying
zhi
se
wei
qian
fang
yin
he
geng
miao
qing
yue
gong
chan
juan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