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蟋蟀

朝代: 宋词     作者:姜夔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复制
完善
齐天乐·蟋蟀-音频朗读
齐天乐·蟋蟀的赏析一
这是一首咏物词,借蟋蟀的鸣声抒发对身世的感慨。丙辰年,作者与张鎡(功父)会饮于张达可家,闻屋壁间蟋蟀鸣声,遂相约赋词。作者先成,因咏蟋蟀而托物言志,抒发了国家兴亡之感和身世之悲。 上片以咏蟋蟀为主。起句借用庾信的《愁赋》以咏愁。庾信在《愁赋》中说:“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词中“庾郎先自吟愁赋”即指此而言。作者借古人之愁赋以发己之愁情,一开始就奠定了全词愁苦的基调。接下去“凄凄更闻私语”一句,则巧妙地借蟋蟀的鸣声以衬托之,以蟋蟀之声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凄苦与孤寂,使愁情的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这里借描写蟋蟀鸣声之处来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深情。“铜铺”即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用以衔环。“石井”即石砌的井栏。作者漂泊异地,听到蟋蟀的悲鸣,自然会引起对故国的怀念。这里的“听伊处”即指从前在故国时曾听过蟋蟀悲鸣的地方。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这是以思妇因听到蟋蟀的悲鸣而无心睡眠、起来寻找织布机梭来衬托自己的孤独与凄苦。蟋蟀的鸣声好像是在诉说着人间的哀怨之情,这哀怨使思妇彻夜难眠,起身寻找织布的工具,准备继续织布以排遣心中的郁闷。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屏风曲折,夜色渐凉,词人因蟋蟀的鸣声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惆怅。 下片以咏蟋蟀的鸣声与自己的感受为主。“西窗又吹暗雨”一句,以窗外的暗雨衬托屋内的沉寂与凄凉,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孤独与凄苦。“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蟋蟀的鸣声时断时续,好像在与远处妇女捣衣的砧杵声相互应和。这里既衬托了词人所处环境的沉寂,又进一步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凄苦与孤寂。 “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候馆,即迎客的馆舍;离宫,即皇帝出巡时居住的宫室。这两句是借蟋蟀的鸣声以抒发兴亡之感和身世之悲,表明作者在听到蟋蟀的悲鸣时,想起了历史上的候馆离宫以及与之相关的无数令人伤心的事情。“豳诗漫与”一句是说,《诗经·豳风·七月》中描写蟋蟀的句子,只不过是随意说说而已,因为世人并不会真正理解蟋蟀鸣声中所包含的深意。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这是以世间儿女在听到蟋蟀的鸣声时呼叫同伴、点灯寻找的情景来反衬自己的孤独与凄苦。篱落,即篱笆。词人在此以“笑”字领起,既表明自己对这种儿女之情的嘲笑与不屑,又进一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结尾两句是说,如果把蟋蟀的鸣声写入琴曲中,那一声声悲鸣听起来将更加凄苦。这里既是对蟋蟀悲鸣的进一步描写,也是对自己内心凄苦之情的抒发。 全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巧妙地将自己的身世之感与兴亡之叹融入其中,既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也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世界。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词作。
复制
齐天乐·蟋蟀的赏析二
这是姜夔的一首著名词作,通过描绘蟋蟀的鸣声和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孤独情感的抒发。词中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词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对人生感慨的深刻体验。 词的开头部分是序言,姜夔描述了自己与友人张功父在张达可的堂上会饮,听到蟋蟀的鸣声,于是相约赋诗。这段序言为词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几句,词人通过对蟋蟀鸣声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凄凉和哀愁的情感。蟋蟀的鸣声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让人联想到思妇的无眠和孤独。 词的后半部分“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和“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则转向了对孤独和离别的感慨。词人通过对思妇的描写,以及对秋夜雨声和月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情的深刻体验。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蟋蟀鸣声和秋夜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词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孤独情感的抒发。这首词体现了姜夔作为南宋词人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中追求情感真挚和意境深远的美学理念。
复制
齐天乐·蟋蟀的赏析三
这是一首咏物词,借蟋蟀的鸣声写人间的幽怨。作者先写自己听到蟋蟀声,引起愁思;接着写蟋蟀鸣声仿佛像一个女子在诉说自己的愁苦;最后写听到蟋蟀声仿佛是在听女子弹琴,声声诉苦。全词把蟋蟀的鸣声与人的愁苦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词的上片写蟋蟀声引起愁思。庾信曾作《愁赋》,这里借以说自己先已积愁在胸,故蟋蟀一呜,便引起共鸣。由蟋蟀声而想到自己心中的愁苦,又由自身的愁苦而设想蟋蟀的鸣声似在诉说愁苦,这便将人与虫、情与景融为一体了。“露湿”三句是虚写,回忆过去曾听蟋蟀的地方及环境。“哀音似诉”,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从“正思妇”到“甚情绪”,都是以蟋蟀声为线索,把思妇的离愁别苦与蟋蟀的鸣声交织在一起写,并以“独自”二字把思妇置于孤独寂寞的环境中,使其愁绪更浓,怨愤更深。 词的下片继续写蟋蟀鸣声引起的愁怨。“西窗”三句,写蟋蟀鸣声与砧杵声相和相应,断而复续;而候馆、离宫中的旅人、嫔妃听到这些声音,又有多少伤心的眼泪流落?词人由写蟋蟀的鸣声转到写由蟋蟀声而引起的伤心事,把蟋蟀的鸣声与旅人的愁思、宫女的怨情联系在一起,发出深沉的感叹。“豳诗”三句,用《诗经·豳风·七月》篇“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等语,写自己听到蟋蟀声,便想到《诗经》中所写的情景,油然生出“世上苦人多”的感叹。“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二句,写小儿女们听到蟋蟀声便高兴地喊叫着提起了灯笼到处搜寻,似乎把愁苦都忘了。这与词中所写的旅人、嫔妃的愁怨正成鲜明对比。结尾二句,写把蟋蟀声写入琴曲,一声声无不透露凄苦之情,把自身感情融于琴声之中,更加感人。 全词把蟋蟀的鸣声与周围环境、人的悲喜情绪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意境浑然,这是本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另外,词中多处化用前人诗词文句入词,运用自如,浑然天成,不见斧凿痕迹。
复制
在丙辰年,我和张功父在张达可的堂上会饮。我们听到墙壁间蟋蟀的鸣声,功父提议我们一起赋诗,然后将诗交给歌者演唱。功父先完成了他的诗,他的辞藻非常美。我在末利花间徘徊,仰望着秋月,顿时生起了深深的思念,不久我也写出了这首词。蟋蟀,在中都被称为促织,它们善于搏斗。有些好事的人愿意花费三二十万钱买一只,甚至雕刻象牙来制作楼阁来存放它们。 像庾信那样,我先自吟起了哀愁的赋,凄凉中又听到了蟋蟀的私语。露水打湿了铜铺,苔藓侵蚀了石井,这些地方都是我曾经听它鸣叫的地方。那悲哀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正是思妇无法入睡的时候,她起身寻找织布机。曲折的屏风像山一样,夜深了,独自一人感到非常寂寞。 西窗又吹来了暗雨,是谁让这声音频繁地断续,相互应和着捣衣的声音?迎宾馆迎来了秋天,离宫中的人对着月亮哀悼,别有一番伤心的感觉。《豳风》的诗篇随意地给予,我笑着看那些在篱笆边呼唤灯光的世间儿女。将这些情感写入琴弦之中,一声声的琴音更加悲伤。
复制
完善
丙辰岁:指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 张功父:姜夔的友人。 蟋蟀:一种昆虫,因其鸣声而常被文人墨客引用。 促织:蟋蟀的别称。 庾郎:指南朝梁文学家庾信,这里借指词人自己。 机杼:织布机。 屏山:屏风。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 候馆:迎宾馆。 离宫:皇帝的行宫。
复制
完善
qi
tian
le
·
xi
shuai
jiang
kui
bing
chen
sui
yu
zhang
gong
fu
hui
yin
zhang
da
ke
zhi
tang
wen
wu
bi
jian
xi
shuai
you
sheng
gong
fu
yue
yu
tong
fu
yi
shou
ge
zhe
gong
fu
xian
cheng
ci
shen
mei
yu
pei
hui
mo
li
hua
jian
yang
jian
qiu
yue
dun
qi
you
si
xun
yi
de
ci
xi
shuai
zhong
dou
hu
wei
cu
zhi
shan
dou
hao
shi
zhe
huo
yi
san
er
shi
wan
qian
zhi
yi
mei
lou
xiang
chi
齿
wei
lou
guan
yi
zhu
zhi
yu
lang
xian
zi
yin
chou
fu
qi
qi
geng
wen
si
yu
lu
shi
湿
tong
pu
tai
qin
shi
jing
dou
shi
ceng
ting
yi
chu
ai
yin
shi
su
zheng
si
fu
wu
mian
qi
xun
ji
zhu
qu
qu
ping
shan
ye
liang
du
zi
shen
qing
xu
xi
西
chuang
you
chui
an
yu
wei
shui
pin
duan
xu
xiang
he
zhen
chu
hou
guan
ying
qiu
li
gong
diao
yue
bie
you
shang
xin
wu
shu
bin
shi
man
yu
xiao
li
luo
hu
deng
shi
jian
er
nyu
xie
ru
qin
si
yi
sheng
sheng
geng
ku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