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诗
宋词
其他
首页
唐诗
宋词
其他
隋宫
朝代: 唐诗
作者:李商隐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复制
完善
隋宫-音频朗读
下载
隋宫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隋宫》,它描绘了隋炀帝南游江都时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隋朝奢靡荒淫的批判。 首句“乘兴南游不戒严”,指出隋炀帝兴致所至,南游江都,且毫不戒备,肆行无忌。这里的“不戒严”是对隋炀帝骄横无忌,毫无戒备心态的揭示,同时暗示了他的荒淫无道。 次句“九重谁省谏书函”,揭示了九重宫中的情况。这里的“九重”指的是皇帝居住的深宫,“省”是明察、懂得的意思,“谏书函”是给皇帝的谏书。诗人借此表达出对隋炀帝不纳忠言,滥杀忠谏之士的讽刺。 后两句“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诗人以春风举国裁制宫锦为引子,进一步揭示了隋朝的奢靡之风。这里的“宫锦”是供皇家使用的高级锦缎,“障泥”是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挡泥土。诗人通过描述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一半用作御马障泥,一半用作船帆,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隋朝奢侈无度的景象,同时强烈地批判了隋炀帝的荒淫误国。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既有实写,又有虚写,实写隋炀帝的荒淫无度,虚写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和百姓疾苦,展示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同时,诗中的讽刺意味浓厚,寓含着深沉的忧虑,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艺术美的同时,也能深刻反思历史,鉴古知今。
复制
隋宫的赏析二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隋炀帝随心所欲地南游,不顾安全戒备,深宫之中有谁会去理会那些劝谏的奏章。 这两句批评隋炀帝杨广的放纵和忽视朝臣的忠言,"乘兴南游"和"不戒严"体现了他的专制和荒淫,而"九重谁省谏书函"则反映了他的孤立和专断。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春天来临时,全国都在为宫廷裁剪锦缎,一半用作马鞯(障泥)遮挡泥尘,一半用作船帆。 这两句描绘了隋炀帝的奢侈和挥霍无度,"举国裁宫锦"显示了国家资源被滥用的情况,"半作障泥半作帆"则具体说明了这些锦缎的用途,既反映了皇帝的奢华,也暗示了国家资源的浪费。 整首诗通过对隋炀帝杨广的批评,揭示了专制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以及这种统治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李商隐在这里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政治寓意和艺术表现力,成为李商隐政治诗的佳作之一。
复制
隋宫的赏析三
《隋宫》是李商隐以隋炀帝的奢侈生活为背景所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绘隋炀帝南游江都时的奢华场景,批评了其荒淫无道和不听忠言的行为。首句“乘兴南游不戒严”直接指出隋炀帝南游时的轻率和不设防备,反映了其放纵的态度。“九重谁省谏书函”则表达了朝中无人敢进忠言,或者即使有忠言也未被采纳的悲哀。“春风举国裁宫锦”描绘了隋炀帝南游时的奢华,全国上下都在为他制作华丽的锦缎。最后一句“半作障泥半作帆”则讽刺了这些锦缎的用途,一半用作马镫上的障泥,一半用作船帆,显示了隋炀帝的奢侈和对国家资源的浪费。
复制
隋炀帝随心所欲地南游,没有戒备,朝中谁还会去注意那些进谏的文书呢?春风吹遍全国,都在忙着裁剪华丽的宫锦,一半用来做马镫上的障泥,一半用来做船帆。
复制
完善
乘兴:凭兴趣,随心所欲。 九重:指皇宫,这里也指朝廷。 省:注意,理解。 谏书函:进谏的文书。 宫锦:宫廷用的锦缎。 障泥:挂在马镫上,用来遮挡泥土的物件。
复制
完善
sui
隋
gong
宫
li
李
shang
商
yin
隐
cheng
乘
xing
兴
nan
南
you
游
bu
不
jie
戒
yan
严
,
jiu
九
zhong
重
shui
谁
sheng
省
jian
谏
shu
书
han
函
。
chun
春
feng
风
ju
举
guo
国
cai
裁
gong
宫
jin
锦
,
ban
半
zuo
作
zhang
障
ni
泥
ban
半
zuo
作
fan
帆
。
复制
完善
李商隐
该作者其他古诗词
· 登乐游原
· 贾生
· 隋宫
· 瑶池
· 嫦娥
>
· 查看更多
微信扫码分享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