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诗
宋词
其他
首页
唐诗
宋词
其他
瑶池
朝代: 唐诗
作者:李商隐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复制
完善
瑶池-音频朗读
下载
瑶池的赏析一
《瑶池》是李商隐以神话传说为背景所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绘瑶池阿母的等待和穆王的不再归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叹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瑶池阿母绮窗开”以瑶池阿母打开雕花窗户的动作,引出了整个故事的背景。“黄竹歌声动地哀”则描绘了瑶池阿母的歌声,黄竹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歌声动地哀表达了歌声的悲凉和感人。“八骏日行三万里”借用了周穆王八骏马日行三万里的传说,表现了穆王的英姿飒爽和非凡能力。最后一句“穆王何事不重来”则是对穆王不再归来的疑问,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再现的遗憾。
复制
瑶池的赏析二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在神话中的瑶池,西王母(阿母)打开了她华丽的窗户,而从地上传来的《黄竹歌》的歌声却充满了哀伤,震撼着大地。 这两句通过神话传说中的瑶池和西王母,营造出一个超凡脱俗的场景,而《黄竹歌》的哀伤歌声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某种悲剧或哀愁。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周穆王拥有八匹神骏的马拉的车,它们一天能行驶三万里,但穆王为何不再回来?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周穆王的疑问,穆王虽然拥有神奇的马匹和无比的富贵,却终究无法逃避死亡的命运,无法再次回到瑶池与西王母相会。 整首诗通过对神话传说的引用,探讨了人生、死亡和追求永恒的主题。诗人通过对穆王不再重来的提问,暗示了即使是伟大的帝王,也无法逃避生命的终结。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上层追求长生不老、迷信神仙之风的讽刺和批评。李商隐以其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诗歌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
复制
瑶池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瑶池》,是一首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借古讽今的诗作。 首句“瑶池阿母绮窗开”,以“瑶池阿母”即西王母开篇,描绘了瑶池仙境中,西王母打开绮丽的窗户的情景。瑶池,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绮窗,装饰华美的窗户,二者共同营造出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氛围。 次句“黄竹歌声动地哀”,笔锋一转,引入“黄竹歌声”,并形容其“动地哀”。这里的“黄竹歌声”暗指穆王作歌之事,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游,因思念周室,作黄竹歌,其辞哀婉动人。诗人借用这一典故,既增强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又巧妙地引出了下文的穆王。 后两句“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诗人以穆王的八骏日行三万里,反衬出穆王不再重来的事实。八骏,指穆王的八匹骏马,相传能日行三万里。穆王曾驾八骏西游至瑶池,会见西王母,诗人却在此处发问,既然八骏能日行三万里,穆王为何不再重来瑶池呢?这里的反问,实际上是对穆王贪恋游乐、不恤国事的讽刺,也暗含了对当时统治者贪图享乐、荒废政事的批判。 整首诗构思巧妙,通过描绘瑶池仙境与穆王西游的典故,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诗人借古讽今,以穆王之事为镜,映照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不满。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李商隐作为晚唐杰出诗人的艺术才华。
复制
西王母在瑶池的绮窗前等待,她用黄竹奏出的歌声感动了大地。周穆王的八匹骏马能日行三万里,为何他至今没有再回来?
复制
完善
瑶池:神话中的仙境,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阿母:西王母。 绮窗:雕饰华丽的窗户。 黄竹:古代的一种乐器。 八骏:周穆王的八匹骏马。 穆王:周穆王,西周的一位君主。
复制
完善
yao
瑶
chi
池
li
李
shang
商
yin
隐
yao
瑶
chi
池
a
阿
mu
母
qi
绮
chuang
窗
kai
开
,
huang
黄
zhu
竹
ge
歌
sheng
声
dong
动
di
地
ai
哀
。
ba
八
jun
骏
ri
日
xing
行
san
三
wan
万
li
里
,
mu
穆
wang
王
he
何
shi
事
bu
不
chong
重
lai
来
。
复制
完善
李商隐
该作者其他古诗词
· 登乐游原
· 贾生
· 隋宫
· 瑶池
· 嫦娥
>
· 查看更多
微信扫码分享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