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朝代: 宋词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复制
完善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音频朗读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的赏析一
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天问》的文体,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展现了词人对月亮的好奇和对神话故事的想象。词中“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开篇即表达了词人对月亮将要离去的惋惜。接着,词人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等,这些问题不仅表达了词人对月亮运行规律的好奇,也反映了词人对神话故事中人物的关心。词末“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则以月亮形状的变化,进一步引发了词人对自然现象的思考。整首词语言奇特,想象丰富,充满了对自然和神话的探索精神。词中以中秋节夜晚的月亮为题,运用了屈原《天问》的提问形式,对月亮的运行和神话故事进行了一系列的设问,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和对神话传说的思考。这首词以中秋节夜晚的月亮为题,运用了屈原《天问》的提问形式,对月亮的运行和神话故事进行了一系列的设问,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和对神话传说的思考。整首词语言奇特,想象丰富,是辛弃疾词中的佳作。
复制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的赏析二
这首词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瑰丽的描写,围绕中秋的月亮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追问和描绘。词中,作者不仅描绘了月亮的美丽和神秘,还通过一系列的问句,探讨了关于月亮的诸多未解之谜。 首先,“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词人开篇便提出了关于月亮行踪的问题,既表达了对月亮的深情关注,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接着,“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猜测,也许在另一个地方,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这种跨越空间的想象,增加了词的意境深度。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词人进一步想象,月亮是否在天外的空旷之地,而长风则负责将中秋的月色送到人间。这种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虽然带有浓厚的想象色彩,但也反映了词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好奇。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词人用飞镜来形容月亮,表达了其高悬于天际的孤独感。同时,他也提出了关于姮娥(即嫦娥)的疑问,表达了对其命运的关注。 在下片中,词人继续发挥想象,提出了更多关于月亮的问题。“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他猜测月亮可能经过海底,但无人能解答其中的奥秘,这种无法解答的疑惑让人感到困惑和忧愁。接着,“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词人又想象月亮上的宫殿可能被海中的长鲸触破,这种大胆而富有创意的想象,展现了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最后,“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词人通过虾蟆和玉兔的比喻,进一步探讨了月亮的奥秘。他质疑,如果月亮上的生物都能在水中自由沉浮,那么为什么月亮的形状会渐渐变化如钩呢?这些问题,虽然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但却激发了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和探索。 整首词以中秋的月亮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月亮的美丽和神秘。同时,词人通过一系列的问句,探讨了关于月亮的诸多未解之谜,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好奇。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思想魅力。
复制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题为《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词中通过描写中秋之夜的月亮,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感慨和疑问。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开篇三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深切关注和感慨。中秋之夜,明月高悬,然而它又将何去何从,悠悠无期,引发了作者的无限遐想。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这里,作者想象月亮是去往了另一个世界,那里的人们才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这种想象既富有诗意,又增添了神秘感。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接下来,作者又提出了疑问,是否是因为天外空旷无边,只有长风浩浩才能将中秋的明月送来?这种疑问,实际上是对宇宙浩渺、人生短暂的感慨。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作者将月亮比作无根的飞镜,询问是谁将它系住?又联想到月中的姮娥,她为何不嫁人,是谁将她留住?这些疑问,既体现了作者对宇宙奥秘的好奇,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下片,“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作者想象月亮可能经过海底,但询问起来却无从得知,这种恍惚的感觉使人感到忧愁。这种忧愁,既是对月亮命运的担忧,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这里,作者又进一步想象,担心万里长鲸纵横游动,会触破月中的玉殿琼楼。这种想象,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又体现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一种敬畏之情。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作者又提出了疑问,虾蟆可以在水中游泳,但为何玉兔也能在水中沉浮?这种疑问,既是对月宫中事物的好奇,也是对人生中一些不可思议之事的困惑。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最后两句,作者用月亮逐渐变为钩状来结束全词,既是对月亮命运的关注,也是对人生变迁的感慨。整首词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疑问。
复制
今夜的月亮多么可爱,你将去往何方,慢慢地远去?是不是在天的另一边,人们才刚刚看见月亮从东方升起?是不是在天外广阔的空间里,只有浩浩荡荡的长风送走了中秋的月亮?悬挂在空中的月亮仿佛无根的镜子,是谁将它系住?嫦娥没有嫁人,是谁让她留在月宫? 想要问月亮是否经过海底,但没有办法知道,这让人感到困惑和忧愁。担心万里之外的长鲸,不小心撞破了月宫中的玉殿琼楼。蟾蜍本可以在水中游泳,但不知道月宫中的玉兔是如何在水中沉浮的?如果说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为什么月亮会逐渐变得像钩子一样弯?
复制
完善
中秋:指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将旦:即将天亮。 《天问》:屈原的一篇长诗,以提问的形式对自然现象和神话故事进行探索。 可怜:可爱,值得同情。 今夕月:今夜的月亮。 悠悠:遥远的样子。 汗漫:广阔无边。 飞镜:古人对月亮的一种比喻。 姮娥:即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神。 经海底问无由:古人对月亮运行的一种想象,认为月亮经过海底。 恍惚:模糊不清。 长鲸:巨大的鲸鱼。 玉殿琼楼:神话中的天宫建筑。 虾蟆:指蟾蜍,古人认为月中有蟾蜍。 玉兔:月宫中的兔子,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
复制
完善
mu
lan
hua
man
·
ke
lian
jin
xi
yue
xin
qi
ji
zhong
qiu
yin
jiu
jiang
dan
ke
wei
qian
ren
shi
ci
you
fu
dai
yue
wu
song
yue
zhe
yin
yong
tian
wen
ti
fu
ke
lian
jin
xi
yue
xiang
he
chu
qu
you
you
shi
bie
you
ren
jian
na
bian
cai
jian
guang
ying
dong
tou
shi
tian
wai
kong
han
man
dan
chang
feng
hao
hao
song
zhong
qiu
fei
jing
wu
gen
shui
xi
heng
e
bu
jia
shui
liu
wei
jing
hai
di
wen
wu
you
huang
hu
shi
使
ren
chou
pa
wan
li
chang
jing
zong
heng
chu
po
yu
dian
殿
qiong
lou
ha
ma
gu
kan
yu
shui
wen
yun
he
yu
tu
jie
chen
fu
ruo
dao
dou
qi
wu
yang
yun
he
jian
jian
ru
gou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