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的赏析一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展现了他对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这两句开篇即点明主题,词人认为无论是富贵还是隐逸,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人间的得宠与受辱,都不必放在心上,要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来看待。
“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词人主张在闲适的生活中度过一生,秋夜饮酒,吸饮清露,夜晚吟诗,剪裁寒冰,这种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词人回忆起与朋友在小窗下共度风雨之夜的情景,那时两人对床而卧,灯火闪烁,情感深厚。这种回忆充满了温馨和怀念,也体现了词人对友情的珍视。
“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最后三句,词人问谁能够伴他千里行程,答案是晓山和秋水。这里词人用晓山的翠色和秋水的明镜来比喻陪伴他的友人或事物,既表达了词人对友情的渴望,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词人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人生智慧。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的赏析二
辛弃疾在这首词中以“钟鼎山林都是梦”开篇,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看淡的态度,认为无论是富贵还是隐逸,都如梦一般。词中“人间宠辱休惊”进一步强调了对人生起伏的超然态度。接着,词人通过对“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的描写,展现了自己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心境。词末“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以自然景色作比,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词名为《临江仙·博山道中壁》。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怀。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开篇即点明主旨,词人认为无论是高官厚禄还是山林隐居都不过是一场梦,对于人间的荣辱得失不必过于在意。这种超脱的态度,为全词奠定了基调。
“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词人表达了自己只愿在闲适中度过一生的愿望。他享受着秋天的露水,夜晚在灯下裁诗,这种生活状态充满了诗意和宁静。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词人回忆起小窗风雨之夜,与友人相对而坐的温馨场景。那时的灯火似乎都充满了情感,温暖而明亮。这种对往事的回忆,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柔软和温情。
“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最后三句,词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谁将伴我千里行?然后他以晓山和秋水为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晓山如眉般翠绿,秋水如镜般明亮,这些美景都将成为他旅途中的陪伴。
整首词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生感悟的抒发,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怀。同时,他的词也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氛围。
译文
无论是追求钟鼎的富贵还是山林的隐逸,都不过是人生一场梦。人间的得宠和受辱,就不要太过在意。只要能在清静之地,悠闲地度过一生。在秋天举杯饮酒,如同吸取露水的清新;在夜晚创作诗句,精心雕琢,如同裁剪寒冰。
记得那些小窗边风雨交加的夜晚,我们面对着床,灯火下情感丰富。问谁愿意陪伴你走过千里的路程?清晨的山色青翠,如同女子的秀眉;秋天的水光明亮,如同镜子般清澈。
注释
钟鼎:古代的青铜器,这里指代富贵和权力。
山林:指隐居之地,这里指代隐逸生活。
宠辱:得宠和受辱,指人生的得失。
休惊:不要惊慌,不要在意。
只消:只要。
闲处:指清静之地。
过平生:度过一生。
吸露:指饮酒。
裁冰:比喻作诗时字斟句酌,精心雕琢。
记取:记得。
对床:面对面的床,指与友人同住。
多情:指富有情感。
千里伴君行:指陪伴友人走过漫长的旅途。
晓山:清晨的山。
眉样翠:形容山色青翠,如同女子的秀眉。
拼音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音频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