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定风波·暮春漫兴的赏析一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名为《定风波·暮春漫兴》。词中通过对比少年与老年的不同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这两句描绘了词人年轻时对春天的热爱和激情,如同美酒般浓烈。他插花、骑马,沉醉在春天的美好中,尽情享受青春的欢乐。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随着年龄的增长,词人对春天的感受发生了改变。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热血沸腾,而是变得沉稳内敛。面对春天的到来,他感到如同病酒一般,有些力不从心。此时,他更愿意在静谧的环境中品茶、读书,享受宁静的生活。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这几句词人通过对风卷残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他劝诫人们不要怨恨春天的离去,因为花开原本就需要春风的吹拂。这也是对人生的一种启示,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珍惜每一个时刻。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最后几句,词人借用了飞燕的形象来回答前面的问题。他问,谁能真正看到春天的离去呢?只有那些飞翔的燕子,在夕阳中相遇时,才能感受到春天的离去。这里的飞燕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而夕阳则代表着岁月的沉淀和人生的晚景。词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和对人生晚景的向往。
整首词情感深沉而真挚,语言简练而生动。词人通过对比少年与老年的不同心境,展现了人生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定风波·暮春漫兴的赏析二
辛弃疾在这首词中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比青春时期与老年时期对春天的不同感受,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词中“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描绘了年轻时的豪放与欢乐,而“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则表达了老年时的淡泊与宁静。词末“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通过提问和飞燕的意象,传达了词人对春天无常的哲思。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满了对青春和老去时光的深刻反思。
定风波·暮春漫兴的赏析三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定风波·暮春漫兴》。此词上片以“少日”与“老去”作对比,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愁闷与悲愤。下片借暮春之景,隐喻南宋王朝国势衰微,前途暗淡的堪忧形势,表现了词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这两句回忆了词人年轻时春日郊游时的情景,那时的他怀揣着像美酒一般浓郁的春日情怀,骑马踏青,醉酒狂欢,过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词人再逢春日却如同醉酒后的病态,只能在小帘栊下,独自品茶,看着香烟袅袅,感叹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这里,词人借风卷残花来隐喻南宋王朝国势的衰微,但即使如此,他也并不怨恨,因为花开原本就需要春风的吹拂。这表达了词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但他也明白,国家的兴衰有其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左右。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最后,词人用“春归”来象征南宋王朝的衰落,他询问谁能够看见春天的离去,答案是飞燕。这里的飞燕象征着历史的见证者,它们在夕阳中与春天相遇,也见证了春天的离去。词人以此表达了对国家兴衰无常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沉思。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比词人年轻与老去的不同心境,以及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历史的沉思。词中既有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充满了哲理性和抒情性。
译文
年轻时,春天的情怀如同浓烈的美酒,我插着花骑马奔驰,沉醉于欢乐之中。而如今老了,每逢春天却感到如同病后饮酒,只有那茶杯和香烟缭绕的小房间,能带给我宁静。
春风将残花吹落,但它却未停歇。不必遗憾,因为花开本就是春风所致。问一声,谁又能见到春天的归去?只有那飞翔的燕子,在它飞来的时候,与夕阳相遇。
注释
少日:年轻时。
春怀:春天的情怀。
千钟:指大量的酒。
老去:老年时。
如病酒:形容对酒的兴趣减少,如同病后不宜饮酒。
茶瓯:茶杯。
香篆:指香烟缭绕形成的图案。
卷尽:吹落。
残花:指凋谢的花。
元自:本来。
飞燕:指飞翔的燕子。
拼音
定风波·暮春漫兴-音频朗读